
堂主鴻文《錯史》,其全文的核心是香港人應該多認識自己本地的歷史,我當然認同的,但堂主行文一如寄往,為了證明他心中的某個想法,不惜提出一些他自己想當然實則近乎可笑的看法來充撐場面。
一,歷史與身分認同
堂主說,由於香港人讀的是「上窮二三千年」的中國史,所以「接受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身份認同」。
讀歷史,對身分認同的作用有多大?
我在大陸讀書時,大陸並不注重歷史教育,歷史是可讀可不讀的閒科,縱使有些歷史科老師頗有熱誠,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然而我們在下面的學生,一部分在做其他科的作業,一部分在睡覺為放學後的踢球養精蓄銳,沒幾個有心思放在歷史上;而且大陸的歷史教育和香港的歷史教育很不同的一點,是大陸中西史混讀,只開了一科「歷史」,而沒有細分成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兩科,因此歷史科本來就分量不重,中國歷史的地位則更顯尷尬。簡單來說,我在香港課堂上讀到的中國歷史,遠比大陸課堂上讀到的要多得多,也要精細得多,然而來香港後我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認同卻有減無增。
作為我個人的經驗,你可以說是特例,或者你可以說我撒謊了,然而我們卻可以看看其他香港人,有多少人讀完中國歷史後便從此抱持著「我是中國人」的態度?從港大民意計畫歷年搞的國民身分調查,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比例一直是比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高,這也是「民心不歸」這一說法的由來,也是港府為何要強推國民教育科的原因。中國的歷史呢,其實太多「民主最黑暗的一天」,你越讀得多,越可能不想做中國人。
如果讀中國歷史對國民身分認同的作用如堂主所說的那般大,回歸後的港府便不會廢了中國歷史科,再冒著可能無法推行的危險去推國民教育科了。堂主自己也懂得說,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與當下的香港基本上是沒有關係的,也正因如此,英殖時代的港英政府便不怕推中國歷史教育,還把它設為必修科,香港很多人也就是讀了,然後忘掉而已。
再舉個外國例子吧。雖然移民美國是要讀美國歷史的,美國建國只有二百多年,歷史比中國短得多,與當今美國社會的關係也密切得多,但如今想移民去美國當個美國人的,有多少是因為美國歷史而愛上美國的?最初建立美國的人,想必是讀英國歷史倒是讀得不少,如果一個人光是讀歷史,就會「接受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身份認同」,那麼,美國大概也不會獨立,華盛頓不會是國父,而且愛英國的也一定比愛美國的多--美國的歷史比英國淺薄多了。
說到「莫名其妙」,我覺得堂主倒是經常莫名其妙的,比如,大陸李旺陽之死,本來就與他毫無關係,可他竟然因為這個人,還想到與他更無關的兩千年前中國漢朝的呂后,然後就因為這兩個與他毫不相干的人,他還流了眼淚,這不僅莫名其妙,簡直是天方夜譚。
二,香港的愛國癡漢
『今天香港人說一句天經地義的「我是香港人」也必然莫名其妙地招惹成千上萬的愛國痴漢圍剿。』堂主提到「愛國癡漢」,你們知道我第一個想起的是誰嗎?其實我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滿口「中華正統」的陳雲,另一個是滿口「陳雲正統」的曾焯文,這兩個人癡中國文化就癡得可怕,姓曾的更加了份可笑。這兩位和堂主說的愛國癡漢當然有所不同,前者愛的是文化上的中國(陳雲說「中國」一詞已被中共竊據,不能再用),後者愛的是地理上的中國,但總歸來說他們都對各自理解的「中國」愛得癡情,誰想破壞他們心中的「中國」,他們都必然會痛擊之。
然而,我前面也說了,在香港向來都是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多--這是港大民意計畫的研究數據說的,不是我想當然說的,所以堂主那一整句話的描述都是錯誤的,都是為證明他的真知灼見服務的。事實是,在今天的香港,你說自己是香港人才是政治正確,你說自己是中國人則必然遭到圍攻,要是遭了圍攻後還要譏諷這群人是愛港癡漢,恐怕會遭到更多的圍攻。 其實在陳雲這些癡漢的眼中,不僅媚中國不行,媚外的港女也是淫婦(詳情請查看陳雲對若干與港女有關的事件發表的看法)。
三,中國歷史裡有沒有人?
堂主提倡「普及歷史」,我也是認同的,我認同應該讓大眾多認識與自己當下生活相關的歷史,但他對「普及歷史」並沒有甚麼新鮮的看法,他說「普及歷史的作為就是讓民眾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自己今天的處境」,其實這正是中國歷史常常強調的「知古鑑今」,歷史上許多與己無關的事,讀過了都可以令自己增加一種「歷史的眼光」,去審視自己或別人都行得通。堂主會因為李旺陽而想起兩千年前的呂后,然後潸然淚下,還不就是因為讀了兩千年前的中國歷史嗎?我們這些沒讀過的,就沒有堂主那樣的歷史眼光。
堂主可笑的是,他一方面提倡「普及歷史」,一方面又投訴中國的歷史沒有人。其實不管是中國的歷史,還是西方的歷史,只要是「普及歷史」,那就只能更多地闡述歷史的發展脈絡、朝代的制度與興衰,而不可能更多地涉及人,就算是把權傾一時的呂后放到「普及歷史」裡,也只會是恆河裡的一粒砂石。歷史有很多的分類,你拿著通史說中國歷史沒有人,正如你吃著屎卻投訴沒有朱古力味,只能說你是吃錯了屎。想讀更有人味的歷史,你可以去讀地方史,甚至可以拿自家的族譜來讀讀,中國自古以來並非只重大一統的全國史,地方史和家族族譜都作為歷史的一種,在中國傳統社會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倘若仍然無法滿足你對「人」的渴求,或者乾脆不要讀歷史了,乾脆去讀文學、電影吧。
「香港史實際從1842年講起,是因為中英和議,割讓香港。接著英人建政,之後租借新界,香港的管治規制大定。直至今天,由宗主國任命的總督、行政獨大的政府體制、到實際上通過鄉紳間接統治/由其自治的新界地區,到今天仍然存在。」堂主說的「香港史」,不就是制度的歷史嗎?
堂主這麼厭惡別人說自己是中國人,他就應該感謝中國通史主要講的是帝王、制度,正是因為香港讀的是「沒有人」的中國歷史,香港人才不會天天在堂主耳邊說自己流的是中國人的血。
歷史有很多的分類,你拿著通史說中國歷史沒有人,正如你吃著屎卻投訴沒有朱古力味,只能說你是吃錯了屎。 http://t.co/NSO8rn2V
沒錯, 香港的地方史就是香港史, 自家的族譜就是家族史, 所以香港人認家族認地方不認國家
香港現在沒香港史讀嗎?當然,你把香港史說成是地方史,已是逆了堂主之意。
[…] 錯屎 […]
問題係, 堂主是否一定同陳雲一致?
我覺得他們都不是重要的人, 而只是先行者, 真正在他們背後的是香港法西斯主義的崛起. 他們大不了比較早醒覺到這個前奏, 從中受益的人而已.
問題係, 你做咩要理會陳牛?
堂主和陳雲並不在所有問題上都一致,甚至堂主自己都不能保持一致,今天說這個版本,明天說另一個版本。而我也從沒把陳雲的觀點張冠李戴到堂主身上,或把堂主的觀點張冠李戴到陳雲身上。
問題係, 堂主是否一定同陳雲一致?
1.何以見得喺香港講「我是中國人」會俾人圍攻? 頂老都係喺朗思呀,香港人呀果幾個page講先會俾十幾人圍(其他果D花生友)
2.哈哈, 當初我揀錯中史讀啦, 悶到呢
你好~ 今日拜讀牛兄的文章, 確實發人心醒.
身邊的人盡都推崇陳雲, 但自問看畢總有一點點說不出的問題
十卜~!
如今的陳雲是變了質的陳雲
你好~ 今日拜讀牛兄的文章, 確實發人心醒.
身邊的人盡都推崇陳雲, 但自問看畢總有一點點說不出的問題
十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