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來香港讀書時是2003年,那年自由行才剛剛開始,大國還未有今日般囂張,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怨氣也還沒那麼重。歧視當然早就存在,只是很少像現在這樣肆無忌憚地宣之於口。
關於歧視,我自己就碰上一次,而且還是在學校裡。有一次體育課,老師要求排隊練投籃,我照要求做,結果老師說我做錯了,要罰站。我問他我做錯甚麼,他說不上來,我當然很不服氣,於是就不肯罰站,而是坐在球場邊(不讓我參與體育其實已是一種懲罰)。他看我不聽罰,就隔著幾米的距離罵了一句「死大陸仔」,但他不敢大聲罵,當時還有同學特地走過來提醒我老師在罵我「死大陸仔」。後來班主任介入,勸我說和那位老師作對沒好處,我也是脾氣倔的人,在大陸時對著老師都是常常寸步不讓的,但班主任勸了很久,我才終於服了她,覺得沒必要令她為難,便答應去跟體育老師道歉。
下午放學,我去找那位體育老師,當時正舉行社際籃球賽,他在場邊「監督」,我過去跟他說我是來跟他道歉的,他卻說正忙著,明天再來找他。後來我知道他根本沒在忙,球賽的事他都交給學生在做,他只是坐在場邊做個樣子。對於他這種作風,我在中六那年加入足球校隊後,有了更多的了解。校隊練球,他從來不出現,低年級的足球興趣組練球,也叫校隊的同學去帶,甚至我們在外面比賽,他也沒出現過,但校外比賽是要領隊簽名的,他便每次都叫了別的老師(多數是助教)到場。其實我願意跟他道歉,已經很給他面子,本來也是個很簡單的事,不用花甚麼時間,又不是黑社會,道個歉都非得大鑼大鼓不可,但他卻偏偏擺架子,要我第二天再找他一次,他才覺得過癮。其實我到現在也搞不明白他為何如此看我不順眼,按理說,我比他長得年輕比他長得玉樹臨風,是上天的安排,也沒甚麼好生氣。
想起這件事,是因為一條新聞。新聞說有個香港女人,搶座位時踩到了一個小女孩,反倒破口大罵,又罵小女孩媽媽是「死大陸婆」,結果「死大陸婆」說自己是新加坡人,那個香港女人突然沒了火氣,還解釋說不知對方不是大陸人。同樣的事情,別說回到2003年,就算回到幾年前,在香港這地方踩到了別人,也斷不會連「對不起」也不說一句,還反罵起對方來的。是新加坡人還是大陸人,重要嗎?
近年來,大陸遊客不文明的事件不斷在傳媒或網絡曝光,更有學者為「蝗蟲」這樣的辱罵用詞護航,歧視開始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甚至搖身一變成了正義。是甚麼令新聞中的香港女人如此理直氣壯?是傳媒的功勞,也是學者的功勞,他們為她在大陸人面前增加了「文明的優勢」,這種文明的優勢其實早在她與人搶座時已蕩然無存,但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卻直到對方說自己不是大陸人後才一下子崩塌了,這種海市蜃樓般的優越感來得莫名其妙,去得也如高潮一般迅速,多麼可笑。當你以高人一等的文明人姿態與人開戰,而你卻變得愈來愈像你的對手,這表示你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死大陸婆」四個字一出,那位香港女人便敗勢已現,就如我的體育老師只能罵我「死大陸仔」的時候,他分明是已經理虧到無地自容了。
是的,同化已經開始,卻是從那些看似最抗拒同化的人開始的。如果國師所操作的「族群政治」就靠這等自毀長城的人,我看香港只會墮落得更快。
「中國人永遠像蝗蟲一樣,凡經之地寸綠不留」,這句話也許真說得沒錯,因為我看到,有一批原本在英國人幫助下已然進化成人的「蝗蟲」,正在出現返祖的現象。其實以農立國的中國對大自然的破壞,比起工業革命後的西方要低很多,歷史上的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摧毀世上一切,而是同化,甚至當敵人已經用武力把中國征服,最後仍逃不過同化。文化之戰,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誰能征服誰,而是誰能把對方變成自己。
相關閱讀:自由的互聯網,只有一個聲音在迴盪
平心而論,中國大陸也有人對香港人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
態,看不起香港人的吧?不說中國大陸和香港人之間的矛盾,就是中國大陸本身,不同地域的華人也在互相歧視。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四川人,你比我清楚。中國人/華人是很會歧視民族。同樣是你們說的“漢人”,也這麼多歧視,對其他民族/和他們眼中全靠中國的香港的歧視,更是不用說了。
我文章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因為別人不文明,就給了自己理由去不文明
我留言的意思也很清楚,中國到香港旅遊而頤指氣使的是使香港人對說“普通話”的人感到不滿的原因。那個惡港女當然不對,因為她連基本的禮貌都不講。只是你這篇文章只批評了香港人無禮的事例,但對中國大陸遊客目中無人的情況隻字未提,有失公平。
寫文章不能各打五十大板的,也不是個打五十大板才叫公平。本文從未否定大陸人不文明之處,我說的是,就算大陸人不文明,也不是自己可以不文明的藉口
平心而論,中國大陸也有人對香港人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看不起香港人的吧?不說中國大陸和香港人之間的矛盾,就是中國大陸本身,不同地域的華人也在互相歧視。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四川人,你比我清楚。中國人/華人是很會歧視民族。同樣是你們說的“漢人”,也這麼多歧視,對其他民族/和他們眼中全靠中國的香港的歧視,更是不用說了。
文意其實是蝗型人類罵蝗蟲是蝗蟲。
到最後,是人是蝗,根本分不清楚。
是甚麼令新聞中的香港女人如此理直氣壯?是傳媒的功勞,也是學者的功勞,他們為她在大陸人面前增加了「文明的優勢」,這種文明的優勢其實早在她與人搶座時已蕩然無存,但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卻直到對方說自己不是大陸人後才一下子崩塌了 http://t.co/Iha64ic7
是甚麼令新聞中的香港女人如此理直氣壯?是傳媒的功勞,也是學者的功勞,他們為她在大陸人面前增加了「文明的優勢」,這種文明的優勢其實早在她與人搶座時已蕩然無存,但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卻直到對方說自己不是大陸人後才一下子崩塌了 http://t.co/Iha64ic7
so sad but so true:… http://t.co/BNVqDqlI
中國人最叻就係內鬥
我認為作者有道理,可是我不同意。
的確,有人是以大陸人這個標簽去標簽人,這樣做一定錯。
只是無法否認的是,起因是某部分大陸人破壞在先,隨地大小便,認為有錢便是神,對人不禮貌,妄顧公德……
香港人一開始,就很難以君子的心態去看大陸人,因為吃過的虧,太多太多。
可是容我這樣說,我歧視的,look down on的,是那些隨地大小便,認為有錢便是神,對人不禮貌,妄顧公德的人,不管他們是那來的人,我都照樣歧視。
那個老師,那個女人,我不能說是個別例子,after all我沒有實在的數據去back up;
但是我和我認識的人,我敢說,當中沒有一個會因為出生地點便歧視一個人。
我認為作者有道理,可是我不同意。
的確,有人是以大陸人這個標簽去標簽人,這樣做一定錯。
只是無法否認的是,起因是某部分大陸人破壞在先,隨地大小便,認為有錢便是神,對人不禮貌,妄顧公德……
香港人一開始,就很難以君子的心態去看大陸人,因為吃過的虧,太多太多。
可是容我這樣說,我歧視的,look down on的,是那些隨地大小便,認為有錢便是神,對人不禮貌,妄顧公德的人,不管他們是那來的人,我都照樣歧視。
那個老師,那個女人,我不能說是個別例子,after all我沒有實在的數據去back up;
但是我和我認識的人,我敢說,當中沒有一個會因為出生地點便歧視一個人。
其實你所寫的,只是你親身的一兩事倒,會否以扁蓋全呢!你來港有十年吧,在生活上應有無數的人與人接觸,感覺是否如此?你的同學,你的班主任,是否都對你不好呢?其實任何社會都有好人、壞人,品格好的人、品格差的人,何必將一兩件事放大呢!去評價一個社會的人,應用普遍現象,例如香港人以前坐巴士不排隊,現在則習慣排隊(當然仍有小部份人會打尖,但你是否說香港人不喜歡排隊呢?)。當然以前(相信超過廿年),香港人或有看不起國內移民,有阿燦之稱號,但現在已改變了,你有否聽過港人以「港燦自嘲
我不是要批評所有的香港人,我只是提醒大家,和中國人打爛仔交,只會輸不會贏
其實你所寫的,只是你親身的一兩事倒,會否以扁蓋全呢!你來港有十年吧,在生活上應有無數的人與人接觸,感覺是否如此?你的同學,你的班主任,是否都對你不好呢?其實任何社會都有好人、壞人,品格好的人、品格差的人,何必將一兩件事放大呢!去評價一個社會的人,應用普遍現象,例如香港人以前坐巴士不排隊,現在則習慣排隊(當然仍有小部份人會打尖,但你是否說香港人不喜歡排隊呢?)。當然以前(相信超過廿年),香港人或有看不起國內移民,有阿燦之稱號,但現在已改變了,你有否聽過港人以「港燦自嘲
總結一句,論事應以普遍現象來分析,切勿以扁蓋全。
總結一句,論事應以普遍現象來分析,切勿以扁蓋全。
大陸人這一名稱根本上沒有貶意, 換轉角色大陸人也會稱生活在香港稱之香港人, 難道也是貶意? 貶意祇是在自己心中, 大陸人是個統稱而巳, 不會對所有華人稱呼做中國人, 以中國人自稱祇會對外國人自我介紹時, 若了解對方的貫藉, 才會真稱其地方人仕. 說真的, 若中國在各方面都優越西方國家, 大陸人這名稱就會成為你的優越感.
大陸人不含貶意,但「死大陸仔」「死大陸婆」不等同「大陸人」,請你搞清楚概念再說
大陸人這一名稱根本上沒有貶意, 換轉角色大陸人也會稱生活在香港稱之香港人, 難道也是貶意? 貶意祇是在自己心中, 大陸人是個統稱而巳, 不會對所有華人稱呼做中國人, 以中國人自稱祇會對外國人自我介紹時, 若了解對方的貫藉, 才會真稱其地方人仕. 說真的, 若中國在各方面都優越西方國家, 大陸人這名稱就會成為你的優越感.
文中所寫的,說服力欠奉,論據狹窄偏頗,純粹是感情發洩,以偏概全
唯獨香港人自己品格也下滑的這個觀點,雖我不同意的你論述,但是有同感的。很多香港人自己也沒有文明意識,尤其是上兩代的人,見利忘義的著實不少,而香港其實從來都沒有良好的公民教育,香港人的文化優越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較完善的社會規範以及文化水準一直比內地好這兩方面,而非思想上的醒覺。所以近年政府少了公德方面的宣傳後,扶手電梯亂企、公共交通霸佔門口位置搶下車等事情似乎普遍了不少,讓坐、主動幫助途人等熱心事也少見很多,這些未必是因為大陸化所造成的。
這本來就是對一個事件的評論,對全部香港人如何如何,全部大陸人如何如何,沒有下過一個定論。愛下這種概括式的定論的,顯然是另一幫人。
文中所寫的,說服力欠奉,論據狹窄偏頗,純粹是感情發洩,以偏概全
唯獨香港人自己品格也下滑的這個觀點,雖我不同意的你論述,但是有同感的。很多香港人自己也沒有文明意識,尤其是上兩代的人,見利忘義的著實不少,而香港其實從來都沒有良好的公民教育,香港人的文化優越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較完善的社會規範以及文化水準一直比內地好這兩方面,而非思想上的醒覺。所以近年政府少了公德方面的宣傳後,扶手電梯亂企、公共交通霸佔門口位置搶下車等事情似乎普遍了不少,讓坐、主動幫助途人等熱心事也少見很多,這些未必是因為大陸化所造成的。
RT @陳牛: 是甚麼令香港女人如此理直氣壯?是傳媒,也是學者的功勞,他們為她在大陸人面前增加了「文明的優勢」,這種文明的優勢其實早在她與人搶座時已蕩然無存,但她的自我感覺良好,卻直到對方說自己不是大陸人後才一下子崩塌了 http://t.co/8nCRXfdR #fb
[…] 一篇文章,旨在通過一位不文明的女人,去提醒港人不要墮入同化的陷阱,不要因為大陸人的不文明而拉低自己的水平,卻引來許多所謂的文明人為那個女人辯護,並再次印證這群人的共同點: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才是自己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有一天會否也為一個殺人犯辯護,只因為被殺的是大陸人。 Tags: facebook, 互聯網, 意見領袖, 洗腦, 網絡 […]
以偏概全。
你只有資格罵或諷刺那些真正犯錯的人(不論是內地人或香港人),沒資格一個整體為單位地批評所有人。
歷史上的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摧毀世上一切,而是同化,甚至當敵人已經用武力把中國征服,最後仍逃不過同化。文化之戰,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誰能征服誰,而是誰能把對方變成自己。 http://t.co/O7Ng80rL http://t.co/S9q0LC5m
歷史上的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摧毀世上一切,而是同化,甚至當敵人已經用武力把中國征服,最後仍逃不過同化。文化之戰,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誰能征服誰,而是誰能把對方變成自己。 http://t.co/O7Ng80rL http://t.co/S9q0LC5m
歷史上的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摧毀世上一切,而是同化,甚至當敵人已經用武力把中國征服,最後仍逃不過同化。文化之戰,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誰能征服誰,而是誰能把對方變成自己。 http://t.co/O7Ng80rL http://t.co/S9q0LC5m
歷史上的中國人最擅長的不是摧毀世上一切,而是同化,甚至當敵人已經用武力把中國征服,最後仍逃不過同化。文化之戰,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誰能征服誰,而是誰能把對方變成自己。 http://t.co/O7Ng80rL http://t.co/S9q0LC5m
以偏概全。
你只有資格罵或諷刺那些真正犯錯的人(不論是內地人或香港人),沒資格一個整體為單位地批評所有人。
我有批評所有香港人嗎?連篇文章都看不懂就說人以偏概全,真可悲
我有批評所有香港人嗎?連篇文章都看不懂就說人以偏概全,真可悲
說以偏概全的人未免自己也帶點主觀意識去看。
又或是站在自己的道德高地去批評別人對一個事件,或是一個現像的看法。
是的,我不太認同留言者說的的『以偏去概這個社會中的全。』
事實上,文中的重點並不是香港人的優越感去看大陸人;
又或是國人因中國掘起而來的傲氣去傲視他人。
重點不是你是甚麼人或你來自哪裡,而是你的個人文化修養怎樣。
同化的危機是:
溫水煮蛙、潛移默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為當你擦覺到的時候,已是難以挽回的時候。
當我們在側目其他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反省。
當希望作出糾正時,首先要的是要固我。
不然,同化就變得靜靜的、漸漸的、大影響的。
包容只是維穩的藉口,也是政治者怕出事的借口。
包容令外來人變得理直氣狀,
也令原居民變得畏首畏尾。
當包容變得包不下、容不了的時候,包容就氾濫了。
或者可以這樣說,是人的懦弱令不合理的事變得理直氣狀。
我沒有針對哪裡人,只想說兩句,
對的事不會因為不同的人做而變成錯。
但錯的事不論你是哪裡的人,也做不到理直氣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