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我保證你會喜歡她

我保證你會喜歡她

現在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辣妹。準備好紙巾了沒有?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男人,必須給大家提個醒:一包是不夠的,至少要一打--這說的還是即時所需,在往後的日子裡,風沒有吹雨也沒有打的日子裡,你坐在窗前或者床前,想起這位女孩,一種感覺就從你鼻孔裡慢慢蔓延開來。哦,媽的,你流鼻血了。不要怪你的鼻子,也不要怪天氣……怪我這位朋友吧,記住了,她叫Cherrie。其實我不能保證你喜歡她,因為你可能不喜歡流鼻血。 這位辣妹平時走在大街上的情形是這樣的:她的身後塵土飛揚,天上也是日月無光。其實在那飛揚的塵土裡,是一支軍隊,那些自願跟隨辣妹的志願軍。你說甚麼,觀音兵?你看過這麼辣的觀音嗎?據唐僧反映,觀音走的是清純路線。這群志願軍扛著土槍,拖著土炮,口中喊著「一二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這些當然是沒可能發生的,因為這裡只有深圳河可以跨過。關於她的火辣,就請大家自行想像吧。 常言道「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如果換成一個女人,她既有火辣辣的身材,又有火辣辣的文筆,那她就等如會武術的流氓,也是誰也擋不住的。她的火辣是婉約豪放皆可,別看她十句有九句帶有髒話,要是生在宋朝她就是李清照。她說髒話,已到了順手捻來流暢自然的境界。對於那些「明明自己又講粗口,但又說因你講粗口而unfo你的」,她說「算鳩數吧」;對於那些罵愛迪生新歡應該多讀點書的虛偽女星,她罵她們是道德撚;看完《美國隊長》,她譏笑主角是「窮得只剩下肌肉」、「童顏巨乳」。去欣賞這位女生的時候,不要把重點放在她的身材;去欣賞她的文筆時,不要把重點放在她的粗口,然後你就發現她更多值得你欣賞的地方。 當一位女生美貌和智慧皆無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贏得眾人的喜愛,只是我們會用另一個詞--可愛。在香港,可愛女人並不少見,但有趣的女人則和城中富豪一樣,比例大概是1%。如果有一天那些無趣階級認識到上帝很不公平地只把有趣分給了1%的人,那她們肯定會發動一個「佔領天堂」的行動--然後她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開會討論「有趣」的定義--當然,她們的嚴肅沒能讓她們認識到這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甚麼是有趣? 「是咁的:阿蚊滿懷自信卯足勁飛撲出電梯,誰知最後一剎那電梯門關上,阿蚊睜大眼尖叫,然後嘭一聲,撞頭而亡,還要是個頭同前半身撞得陷了進去,下半身和腳腳在外面撐撐下~”丫屌”為阿蚊最後遺言」 這就是有趣。 好,你仍然不明白甚麼是有趣。你是一個文盲,你需要圖的輔助,好就給你一張圖--為了證明Cherrie的有趣,我願意答應你任何要求。如果要你給下面這張圖一個標題,你會想到甚麼? Cherrie給的是:「鋼製lin頭」。 這就是有趣。 我比很多人幸運的是我和這位辣妹吃過飯,然而不幸的是只和她吃過一次,但根據我對她全方位的觀察,再經我羅盤推演、掐指一算,我很確定,她不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女孩,有朝一日她必然會成為……人妻的。 除了對她寫《有型朋友》寫的竟不是我心有不滿之外,我對她的評價是「AAA+」,比美國主權評級更高。 她的blog: 相關閱讀: 她筆下的我

2007的另一面

2007年的主調是黑色的,黑色代表失敗。但失敗的另一面卻也有成功。 若我的2007年還有成功之處可言,那就是下面兩件事: 1,成功混了sidekick一頓飯。 2,成功混了五師兄的一杯啤酒和紅酒。 初次見面我就把sidekick說的「碧街」聽成了「仆街」,並把天佑當成了五師兄。後來我更發現五師兄很像《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的吉他殺手Antonio。女影迷都喜歡Antonio,她們都希望自己就是Antonio手中的吉他。 事實上,去年我不僅認識了sidekick和五師兄,還有其他blogger。「五湖四海」上的blogger我已經見過過半,這對於不善交際的本人而言,可謂成績驕人。此事的意義在於我在香港的社交圈子擴大了,即使我們也許並不算好朋友,畢竟我們的世界太不相同。我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我們都在blogging。 和他們在一起,雖然很多時候我插不上話,我的爛gag也無處發揮,但聽他們說話也不失為一種樂趣。至於在另一件尚不方便公開的事上,我原本滿懷熱情,但後來我感到壓力,於是退出了。兜來兜去,又回到我的失敗上了。但我也總算讓大家看到了我生活中的其他顏色。 感謝你。對了,是你是你就是你。 [tags]blog,blogger[/tags] Technorati : blog, blogger

勿借我刀殺仇敵

香港可能沒幾個人認識和菜頭,但他是國內比較出名的blogger。他的文章在豆瓣九點經常排在前面,說明人氣很不錯。 幾天前,他的一篇《公民收費記者全記錄》全無自己的文字,只是收錄了別人的文章,都是批判佐拉的,其中一篇是我的《公民記者走啦》。好一個借刀殺人。沾他的光,我的blog那幾天的瀏覽量暴漲。 我知道和菜頭早在韓寒大戰白燁的時候,當時覺得他寫得還不錯。反正當時寫那兩人罵戰的不少,但我看得下去的不多,和菜頭卻是其中一個。第二次見到和菜頭時又是因為罵戰,只是戰場已變,角色已換。和菜頭終於做了主角,對手是出名火爆的老羅。我特喜歡看人掐架砸板磚,尤其是那種本是朋友後來翻臉的。和菜頭和老羅這一對原本稱兄道弟的爺們打起來了,主要是因為有第三個男人,那個男人是方舟子。 方舟子以前打假,我覺得他是一個英雄。後來他打假打到中醫身上,全盤否定了中醫,我覺得這是一個瘋子。我看了他出席鳳凰衛視關於偽科學的辯論,一臉傲慢的表情,但說話論據不充分,說服不了人。或許他根本不屑於說服他的對手,但是假若如此,你方舟子又何必出席?我最不喜歡方舟子的地方是,他開的新語絲論壇全是一己之見,容不得半點異己之見。老羅就為這麼一個男人和和菜頭打起來了,所以非常有趣。而且最有趣的是,另外又有兩幫男人為了這兩個男人打起來了。所以看老羅和和菜頭打架,不僅要看他們自己寫的文章,還要看後面的回覆。 我不否認在對方舟子的態度上,我是站在和菜頭一邊的。果然,後來老羅和方舟子也鬧翻了。老羅形容方舟子是娘們。整件事終於一清二楚,之前老羅和和菜頭打架不是為了一個男人,而是為了一個娘們。和菜頭看到這樣的結局,不知有何感想。 自從和菜頭和老羅打起來之後,我就一直在看和菜頭的「槽邊往事」。後來的國奧隊群毆事件,和菜頭罵足球記者馬德興不是一個合格的記者。我不認同,就在文章後面留言,不到半個小時就被和菜頭給刪了。和菜頭喜歡刪留言,我是早有耳聞,但也是第一次親身見識到。一次已夠,從此不再看和菜頭,直到我發現我的文章被他收錄了。所以和菜頭其實就和他的敵人方舟子是一副德性。所以我們從中知道,同一副德性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咬起來的。 和菜頭和佐拉也有過節。和菜頭的google adsense帳號被封,於是佐拉譏笑他,並滿懷自信地挑逗和菜頭。他說,他的adsense就點不爆。和菜頭一怒之下號召眾粉絲很快就打破了佐拉的adsense點不爆的「神話」。老實說,這件事上佐拉是該死,誰叫你幸災樂禍呢。不過佐拉有點小聰明,當自己的adsense也被點爆了,就不再提當日自己是如何挖苦和菜頭的,而把矛頭直指google。可見,佐拉那種不認賬的性格早在之前已有所顯現,只是當時我並不怎麼反感,反而我支持他對撼強大的google。我認為他有權拿回未點爆之前的廣告收入。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和菜頭收錄我的《公民記者走啦》是出於他對佐拉的私仇。我也很記仇,不知貴人和菜頭可否記得曾經刪過我的留言?從對待異見的氣度來看,和菜頭不如佐拉。 [tags]和菜頭,佐拉,罵戰,blogger[/tags] Technorati : blogger, 佐拉, 和菜頭, 罵戰

1048935 ef3758e5bf o 歷史性時刻

歷史性時刻

這與歷史有關,與性也有關。所以,這是歷史性時刻。 我和旁邊的企鵝曾經互咬過,如今卻「同臺表演」。幾天前無意中翻到以前的一篇文章,後面就有企鵝同學的留言。那時我們還沒有咬起來。拍磚時代就是這樣,每個男性都把自己幻想成一名騎士。過多的雄性激素只能消耗在決鬥上。打架未必說明粗野。斯文人也打架,只是方式不同。 不禁聯想起以下這一幕。 我有時是很不要臉的。比如說,我曾在一個論壇上和另一個人互拍板磚,拍得頭破血流,可後來我又跑去他家做客,還喝了酒。他不是項羽,我不是劉邦,所以我也不怕項莊跳出來舞劍。 [tags]blog,blogger[/tags] Technorati : blog, blogger

自卑的香港blogger

我對這個話題,說不上有多大的興趣。因為寫來寫去,也就是比誰吹牛皮比較牛而已,所謂的牛也僅僅是時間上的,就是看誰吹得比較久。別人都吹不下去了,你還在吹,那就是你勝利了。死磕就是勝利,其奧秘在於:說不過你,就惡心死你。有人神經特別脆弱,看到最近臺灣blogger搞了一個活動,風風火火的,於是又對香港blog圈的不濟感慨了一番。 此人用了一個俗不可耐的比喻,大意是說有人拿火藥來造火炮,而有人只會拿來放煙花娛樂。這比喻聽得太多了,所以俗不可耐。不過俗不可耐的事情多了去,我就自認俗人一個,所以這不是問題的重點。其實我也沒打算要和人家就此發生沒必要的沖突,因此只是多口說了一句「人人造火炮又如何?」可那位高人以為我把他那比桃花潭水還要深的比喻理解歪了。從他給我的回復看來,我幾乎就是一個智商不足只懂撒野的「暴民」。但是我怎麼反而覺得他比較像在撒野呢? 在高人看來,只有用來造火炮才足以體現火藥的價值。所以我很好奇,問他「人人造火炮又如何?」。其實火藥太落後了,寫個比喻也要與時俱進,所以火藥應該換成鈾,整個比喻可換成:有的國家拿鈾來造核彈,而有的國家卻只是用來發電。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恥笑那些只用來發電的國家?所以該位高人的比喻不僅俗不可耐,而且很爛,經不起推敲。大概連高人自己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對我的問題表現得比較「撒野」,比較有「火藥」味(看來高人不僅可以用火藥造火炮,還可以拿來當食物吃)。 中國人不會造火炮嗎?不是。火炮是蒙古發明的,蒙古人用火炮打到了歐洲,這一股「黃禍」把火炮帶到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為什麼中國人並不熱衷於造火炮,所以我也就不多講了。我只是想補充一句,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也是中國人比較愛好和平的表現。火藥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可以造火炮,而且造火炮也未必是它的最高價值。這句話用來形容blog時是什麼意思,已經顯而易見,我就不怕別人會誤解。如果真有人智商比我還低,那我也沒打算用「非黑即白」或是「你只是掃讀我的文章」之類的話來做反駁或解釋,盡管這幾句話已經成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這句話不僅包治百病,還可以把「非黑即白」病也給治好。 據我觀察,香港blog圈里的某些人骨子里比較自卑,看到美國blogger揭露了社會上的某些黑暗現象,就燃燒起一股「暗黑熱血」,不停感慨香港的blog圈沒有社會影響力;如今看到臺灣blogger也動起來了,又感慨香港的blog圈還停留在1.0時代。在我看來,香港的blog圈里并不缺乏這些,只是某些人把自己當成了標準而蒙蔽了雙眼,或者根本就是眼睛長在腦門上,什么東西都看不上眼。揭露社會黑暗的blog俯拾皆是,難道非得把某個政府官員拉下馬才叫有社會影響力?對於常常感慨香港blog圈沒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大概是這個社會越黑暗越好的,因為那樣才有機會表現影響力。香港blogger就沒有搞過類似臺灣blogger搞的公益活動嗎?那更不用我多說了。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不論是揭露社會黑暗,還是搞公益活動,都不是什麼2.0時代才有可能發生的事。在一個較為成熟的社會,揭露社會黑暗自會有相關監督機構或者媒體去做,blogger只是作為補充力量、後備軍,以免有漏網之魚;同樣,公益活動自然也有公益機構去辦,香港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多的是。blogger可以參與其中,但不必非要搞得像臺灣那樣風風火火才能證明blog的崇高價值。sidekick去年號召blogger參加盲俠行,敢問那位感慨特別多的高人有沒有積極響應? 看過高人的文章,就會知道:大炮不是造出來的,而是吹出來的。如果香港只有兩口大炮,那其中一口應該就是該位高人。我可能就是另一口,不過我不想和別人爭。高人的文章還有其他一些很高明的觀點堆砌在一起,留待有興趣的人去發揮吧。我沒火藥了,要去沖涼。 老毛當年搞大煉鋼,要人民砸了自己家里的鐵鍋用來煉鋼,他的想法大概也是一樣的:鐵的價值在於煉鋼,不在於炒菜。 [tags]blog,hkblogosphere,blogger,hkblogger[/tags] Technorati : blog, blogger, hkblogger, hkblogosphere

精英大師是一匹馬

遇到本人是你們的不幸,因為本人是標題黨,本文所寫與已退休的好馬”精英大師”無關。如果非得扯上關系的話,那就是他們擁有相同的名字,”精英”。 我不反精英。而且我認為,精英,是應該驕傲的。但驕傲并非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一個眼睛長到額頭上或者用屁眼來看人的精英,豈不是醜八怪一名?據著名電視節目《迎妻接福》所披露的科學事實,醜八怪其實就是田雞,成語故事”坐井觀天”的主角。那些需要靠貶低他人來獲得成就感的精英,扒了他們的皮就會發現,他們實質是偽精英。比如那個為自己受過英國教育而津津樂道的某人。澳洲是英女皇的領土,精英大師是澳洲馬,說不定也受過英國教育。我不清楚紫草為精英感慨什麼,但我認為紫草最應該感慨的應該是那些偽精英。 精英要發揮影響力,有時候不能以精英的姿態出現,寫”很有深度”的文章,因為極有可能變成”自言自語”。所以,不僅天才與神經病是一線之差,精英和神經病也是一線之差。近期大陸十分熱的于丹教授,她之所以熱據說就是因為她用大眾能夠理解的方法講解《論語》。我沒有看過她的節目和書,不能作證,但也有人說于丹所講的,其實都是入門級的,很沒深度的,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很xanga,頂多也就是高級xanga。這麼一來,xanga一詞又有了新的含義。我們知道,于丹教授要是很有深度地在電視上搖頭晃腦,估計就變成沒人理的”神經病”了。 香港的blogger中,不乏精英。精英也不在多,如果人人都寫有深度的文章,那也就無所謂精英了,正如若人人都富如李嘉誠,也就無所謂富人。我總覺得,香港的blog文化,主要不是寫的問題,而是閱讀的問題。寫了很有深度的文章又如何?就能提高blog文化,發揮影響力了?可是沒人看呀。政府沒空看,也不愛看;媒體有時看,但大多也只是為了從中找點料來炒一下或者免費使用一下;大眾呢?我不知道。blog,當然首先要有人寫,兩百萬的blogger之中有數十個寫有深度的文章就夠了。一句”我要做好呢份工”,讓兩百萬blogger寫,能有十幾個人寫出點味道來就不錯了,大多數都是千篇一律。我認為主要還是要有人看,要有人看才能發揮影響力。越多人看blog,看傳統媒體的也許就越少,blog超越傳統媒體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香港的閱讀文化,各位也許都比我清楚。前年我跑去看書展,看到許多人大包小包裝的都是漫畫周邊、海報之類的東西。香港整個大環境就是這樣,所謂的”文化沙漠”,作為其中的一環,所謂的blog文化,我們又能怎樣?香港需要精英,但離不開精英的社會是一個可悲的社會。然而,奇怪的是,我們的精英似乎也改變不了什麼。其中一個原因是,太多偽精英在渾水摸魚。那些偽精英,連匹馬都不如。馬,還能騎呢。偽精英,只會騎人。 [tags]精英,blogger[/tags] Technorati : blogger, 精英

blog圈子的參考模式

關於blog圈子的模式,我從老謀子的《英雄》得到了啓發。 話説戰國末期,烽煙四起,當時有五個著名blogger,分別是:李連杰、甄子丹、張曼玉、梁朝偉和章子怡。他們平時是各自練武寫blog,但是當他們發現陳道明對整個互聯網的和平造成威脅的時候,這五個blogger便連成一線了。李連杰同學雖然辜負衆望,但這個故事還是很有啟發性的。 blog圈子就應該是這樣,平時可各行其是,到了搞活動的時候就應該積極響應、站成一線。比如sidekick去年號召群blogger參加”盲俠行”公益活動,就是一次典範。 要在哪裏練武,練什麽武,那是各自的自由。你喜歡在自己家裏練的,不代表人家在mysinablog上練就會低人一等;你喜歡練童子功,不代表別人不可以練打狗棍。 [tag]blog,blogger[/tag] Technorati : blog,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