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香港電影《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墮下的對證

《年少日記》的敘述手法引發討論,但該電影的真正「詭計」可能在於其煽情手法。觀眾通過鄭有傑的悲慘遭遇反思家庭暴力的問題,同時質疑對此類故事的共情是否廉價。雖然不少人能在主角身上看到東亞孩童的共同創傷,卻不認同導演過於悲觀的描繪,認為應該為故事增添些微的幸福。電影也探討了兄弟情與自殺問題的複雜性,使人對家庭關係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Birdman》

《Birdman》:失蹤,是飛鳥俠唯一的下場

比起電影史上那些經典的長鏡頭來說,《Birdman》用多個長鏡頭拼接成的假一鏡到底,在專業的電影人眼中或許顯得不夠講究,甚至可以說有點隨意,背景伴隨著同樣看似亂敲一通的爵士鼓(但爵士樂的精神正是即興),似乎有意挑戰觀眾的耐性。角色在狹長通道裡的行走,加上好像死不斷氣長鏡頭,讓人看不到希望,陷入焦躁的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