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L00263 所謂蠻字,所謂蠻語

所謂蠻字,所謂蠻語

我不怕簡體字,也不怕普通話,我害怕的是簡體字或普通話的霸道。而很不幸,這種霸道在某些反簡體字或反普通話的人中也非罕見。老實說,這種霸道越是正義凜然,越是可怕,因為一個正義感太強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更加堅決更加地一意孤行,當年老毛要求推行簡體字不正是如此嗎? 簡體字固然有諸多的不好,但無論如何,簡體字並非全是共產黨發明,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民間,且歷史也不短,非共產中國數十年的國祚所能比擬。民國時期的老蔣政府也曾準備推行簡體字,表都編好了,最後懸涯勒馬,放棄了。你要是有心,也能在香港市井之中發現不少簡體字,甚至更多的不規範字,我覺得這些作為民間智慧的一種,存在也無不可,因為它們也不會干擾正體字的書寫。又有一些簡體字其實是採用了古字,比如「從」字的簡體字「从」(注)就是古字。 當你將簡體字一概罵為「蠻字」或「殘體字」,其實不僅侮辱了你所「敬仰」的古人,而且更是表現了自己的蠻橫無知。許多反簡體字的人士連中性如「繁體字」這樣的詞都覺得是侮辱,那「蠻字」、「殘體字」這些用語又何以見得中肯? 當然,正因為那一部分簡體字是來自民間,所以也通常是不規範的。共匪的錯,就是拿不規範的來取代規範,然後規範的反而丟進歷史的塵埃之中去,這過程就像滿清要求漢人剃頭扎小辮子一樣,強制執行,誰也不可以有異議,就算後來發現是錯的,也絕不認錯糾正。 至於普通話,說它因為受蒙古話和滿州話影響所以就是蠻話,也實在太侮辱蒙古人和滿州人了。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滿腦子蠻夷觀念,十足的迂腐,更莫說粵語本身其實就是深受南蠻各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語言,絕非某些人說的那麼正統,說人家是蠻語就太五十步笑一百步了。 由於華洋交雜,近代香港的粵語其實也吸收了大量的外來語,我覺得如果這些外來語若是本地語言所缺乏的,那轉為己用也屬於正常的文化交融,而且正好體現本地文化之開放和活躍。 捍衛繁體字和地方語言我是舉手舉腳支持,但自己都說理不清,或走偏了路,又如何立於不敗之地呢?我也反簡體字和普通話,但我反的不是簡體字和普通話本身,我反的是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以普通話消滅地方語言。 大陸有位學者在網上講為甚麼要反對簡體字,講得非常好,連陳雲都讚好,只可惜人家雖然反「蠻字」,卻講的也是「蠻語」,而且人家竟然不敢義正詞嚴地罵支持簡體字的是「賣國賊」。

一無是處

一個多月前,教普通話的全老師說,我和另一位同學J皮的水平可以報考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了。我和J皮就匆匆去報了名。 報考是因為太自信,同時也為了方便暑假找工作。我對普通話的信心事實上已經超過自信的範圍,已到了自負的程度。全老師後來在報考名單上看到我倆的名字,嚇了一跳,說我倆小子太大膽了。我和J皮原打算隨便準備一下便去應試,但聽全老師說那考試不像我們想像中容易,基礎好的也要用幾個月去準備。而我們當時剩下不到一個月。 上個星期五就是考試時間,考完後感覺考得很差,雖應不至於不合格,但可能達不到自己訂下的最低目標。準備不夠充足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準備不充足,所以到了考試前還在練習,練得嗓子都累了。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的考試恐懼癥。就算我準備多充足,只要一上考場就化為烏影。這種恐懼癥還要伴隨我多久? 從考場出來正好遇見全老師。她問我考得如何,我說很差。她說那當買個教訓吧。 用一千多元買個教訓未免貴了點。希望此次成績不會低於二級乙等,據全老師說這是小學普通話老師的最低入職要求。是的,我想過未來沒有更好的路走,我就去做普通話老師,現在看來這也不容易。看來以後只能做補習老師。老實說,雖然用一千多元買了個教訓,但這個教訓有沒有用還不知道,因為我實在不想考第二次。 最近做甚麼事都很失敗。我發現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未來的日子真不知如何走下去。 [tags]普通話,普通話水平測試[/tags] Technorati : 普通話, 普通話水平測試

關於普通話教學的幾個問題

1,香港學生的中文能力是否比較低? 中文能力可從對詞彙、語法的掌握進行衡量,但實際地進行比較並不容易。我不清楚有無人對此進行過專業研究,但大部分人都感覺並相信香港學生的中文能力是比較低的–這基本上已是一個共識。 2,普通話教中文能否提升中文能力? 理論上普通話比較接近現代漢語語法,掌握普通話就是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現代漢語語法,也就是說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文能力。但事實上無論是用普通話還是粵語教中文,教的都是現代漢語,在書面語上並無本質區別。而學普通話和用普通話教學也是兩個概念,不能等同。以普通話教中文的前提是師生對普通話的掌握已達到一定的聽講能力,否則更可能帶來反效果。 理論上學好粵語也能提升中文能力,因為學好了粵語就能分辨哪些是粵語方言哪些是規範用語。 在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的大陸,也存在不少中文很差、辭不達意的學生。造成中文能力低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教學語言上。 3,普通話是否等於中文? 「刁民公園」的葉一知已回答過這個問題: 普通話只是漢語的方言之一,是中文的一部分,並不等於現代漢語,更不全等於中文。 普通話是通行全國的共同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但不能說是漢語方言之一。通常而言,普通話只是一種語音規範,但不代表它是中文的「正確發音」,更不等同於中文。 粵語也不是「漢語族的以下的的一支獨立語言」(這句話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它和其他方言一樣是漢語的分支,而漢語這個名稱其實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各方言雖然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差異,但彼此之間有相通之處,屬於漢語系統之下,並非獨立。 因此,有必要分清共同語和方言的概念。共同語和方言是相對而言的,而方言也不依附於共同語,它們之間也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但就全國的地位而言,共同語肯定高於方言。 4,語言有無美醜之分? 根據社會語言學,語言有美醜之分,但這屬於人的主觀判斷。比如有的語言抑揚頓挫,通常會贏得「詩的語言」之類的讚譽。社會語言學並不從事語言美醜的評價,而是研究這些評價背後隱藏的意義。用甚麼教學語言,美與醜不應是一個參考因素,否則反會引起無謂的爭議。曹景行就幹了此等蠢事。無論說用粵語還是說用普通話教中文較能體現中文之美,都是以偏概全,因為事實上有的詩用粵語讀比較押韻,有些卻用普通話讀比較押韻,甚至有的只能用客家話讀才能押韻。平仄也是。 5,方言可否入文? 要視情況而定。比如法律條文、政府政策就不宜用方言,否則就是政府跟自己過不去。至於報刊雜誌,那要看受眾是誰。 方言入文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是影響溝通,好處是使中文更為豐富,所以應有所取捨。比如,正規的寫作不應將「十元」寫成粵語的「十蚊」,但是像粵語的「雪糕」則沒有必要非寫成北方用語的「冰淇淋」不可。事實上,共同語也會吸收一些方言詞彙,方言也會反過來吸收共同語詞彙,未必是某一方打壓另一方產生的結果。 眾所周知,很多文學大師的作品都曾使用方言詞。至於「你走先」這類粵語語法,雖與規範中文語法不符,但並不影響溝通,也無傷大雅。美醜之說更是十足的無稽之談。 6,粵語更接近於古漢語? 理論上說,歷史上北方時局較亂,經歷多次的民族交融,北方語言已經失去原來古漢語的面貌。有研究說,粵語比較接近唐宋語言。這點我不懷疑,但是別忘了就算唐宋時期,也存在方言。何況誰說唐宋語言就是最純樸的漢語?有人研究過,連唐太宗都有可能是胡漢混血兒。唐朝盛世,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唐宋語言可能大量吸收了外來語。如果非要爭論哪種方言更接近古漢語,請把客家話也加入進去,因為客家人在五胡亂華後就已大舉南遷。當然,不要忘了南方遠離中土,也有很多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