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是一盤生意

我說過香港是「商人主導教育」,現在修正一下,玩教育的那幫人本身其實就是商人。 我曾經以為政府經常削減教育經費,辦大學是很困難的。當我看到城大的盈餘時,我呆(五星詞語應該是「愣怔」)住了。在曾蔭權未提出教育產業這個概念時,城大已經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城大06-07年度盈餘超過8億元,注意是盈餘,這恐怕是一般公司都做不到的業績。就算到了07-08年度受金融海嘯影響,城大依然有1億多的盈餘。其實很奇怪的,一所大學,一所公立大學,收益為甚麼會受金融海嘯影響?哦,原來城大在外面也有不少投資,這是一所做生意的大學,而且做的是大生意。 一所大學為甚麼有那麼多的盈餘?主要有兩點:一就是收貴了學費;二就是該用錢的地方沒用。 第一點我不多說了,覺得大學學費很便宜的請舉手,順便幫我繳學費吧。 關於第二點,別的大學我不敢說,城大的資源是嚴重不足的。城大學生最常遇到的麻煩是找不到地方溫書或者做project,要是到了功課繁忙的季節,電腦要搶,打印機要搶,這所大學真正是要訓練學子「搶地盤,搶娘們」。如果要用到photoshop,那就更沒希望了,城大的電腦一般都沒有裝photoshop–當然如果只是做功課,能用免費的開源軟件最好,但他們連這個也不做。城大的境界真的是很高,精武門的「以有限為無限」,到了城大這裡就變成用極其有限的資源「培訓」無限的學子。 反而城大花了不少錢在不必要的地方。城大的電腦早就裝了vista,但是很少人用,大部份人開機都還是選xp來用,外面很多企業可能都還在用xp,微軟就一直為vista的銷量很頭疼,真是多虧了城大;去年城大又購買了一個叫black甚麼的軟件給學生免費使用,我親自用過,是一個沒甚麼用的軟件,我上那軟件的網站看過,零售價30多美元,我可真想罵娘。 我不知道究竟誰在監督一所大學的財政。城大用錢真的用得很有問題。 其實城大還有一項資源是缺乏的,就是師資。就我們acs來說,只有五名老師,去年有一個老師居然一個人教三科,連她不懂的也要教,非常離譜。最近城大又幹了一件「好事」,據說還驚動了黃毓民,今天在城大非常轟動。城大居然在有充足盈餘的情況下裁員,說甚麼也說不過去。TVB在有盈餘的情況下裁員的理由是向股東交代,城大要向誰交代?你媽逼的嗎? 關於這件事,引申出的一個問題是大學應重教學還是研究,因為據說炒掉的多是在學術上無甚建樹的教員。有不少人認為教學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覺得只重教學就是教育商業化的特色,大學變成技能培訓中心,培訓得好了學生容易在外面找工作,數據好看,從而吸引更多人來報讀--當然相應而來的就是「業績」不好的教員將會被炒掉。一到五六月份,高考快放榜時,城大的廣告就滿天飛,城大就是商業化到這種地步。城大要加重學術研究本身沒什麼錯,但可恨的是城大這一做法並不出於學術方面的目的,而主要是為了所謂的「國際排名」,擦亮了招牌才有更多的學生募名而來,創造更多的盈利。 當然有機會我也希望自己能升上去讀,包括城大在內,我並不覺得城大一無是處。如果這篇文章被城大負責收生的老師看到,覺得我不夠愛城大,所以不收我,這個我是無可奈何的–當然他們有更好的理由不收我。這是題外話了。 參考新聞: 買雷曼損手 城大投資收入跌八成 城大師生抗議校方裁員 [tags]城大,教育[/tags] Technorati : 城大, 教育

商人主導教育

建華年間,尚在位的老董意氣風發地說過一句話,他說教育是投資。據說這句話贏得了許多的掌聲。沒錯,那句話顯示了老董對教育的重視,但也暗示了商人的狹隘心態,是一種小心眼。 視一切投入為投資,大概是出於商人的本性。付出多少,收穫多少,算盤一直在打著,分別只是有時打得很響,有時悄無聲息。

資格

按理說我沒資格談論這個問題,但想必有資格的都不會談論此問題。 政府降低廣播處長入職條件,被各方指不尋常不合理。政府的做法是很不妥,應該受到質疑。但教育界議員張文光的說法我就不明白了。他說,處長人選有大學學歷,是起碼的要求,由一個沒有大學學歷的廣播處長領導是對港台員工的侮辱。 我不明白的是,一名議員,教育界的代表,視野和心胸居然如此狹隘。一個沒有讀過大學的人,能否成為好的管理者,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無需我多談了。學歷不是個人能力的唯一證明,學歷高也不代表懂得更多。葉劉淑儀的學歷比張文光的好看,那是否代表張文光不如葉劉? 如果說由一個沒有大學學歷的人擔任廣播處長是對港台員工的侮辱,那麼Bill Gates、李嘉誠侮辱了真不少人,幾乎遍布中西。 如果張文光對學歷和能力的看法代表了教育界的主流看法,那麼我可以肯定:香港不僅在性方面保守,在很多方面都很保守。 [tags]學歷,廣播處長,教育[/tags] Technorati : 學歷, 廣播處長, 教育

哈利波特5:鳳凰會的密令

《哈利波特5:鳳凰會的密令》:魔法世界的政客

我不是哈迷,一本哈利波特的書都沒看過,但是對哈利波特電影還是比較有好感。比如這一集《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評價就不是很高,但我卻覺得挺好。這一集,我們可以看到魔法世界也有很多很現實的東西,比如權力斗爭、討厭的老師、不誠實的媒體,等等等等。看著看著,會不禁失笑。

最應該讀通識的是父母

1. 不視丈夫為大奸大惡之徒,這樣可以保持良好關係,以便將來較容易修補感情。 2. 不大吵大鬧,特別在兒女面前,不但可保持父親的尊嚴,還可避免兒女與他敵對,逼使他將來不能再融入家庭。 3. 不跟蹤他,因為知得愈多,對自己愈殘忍。亦不要在他與第三者約會的地方大鬧,一方面保留他的面子,另方面亦避免自己成為潑婦,間接有助第三者顯得高貴。 4. 不做校長,整天以仁義道德去教訓他,就算復合,丈夫也會感到不能與聖人同居。最重要的是找專業輔導,以及理智地活下去,照顧家庭,培育平和的心境,等待上天眷顧你,喚醒你的丈夫,或使第三者因種種理由而離他去。 –《明報》2006-12-13,吳穎英 以上數條,除了「不跟蹤他」之外,小混的母親全犯了。跟不跟蹤只是表面功夫,不疑神疑鬼才最重要。小混的母親不看報,小混的父親看報,但只看馬經。這個家庭就是這樣。 我讀通識,讀到香港教育及人際關系部分,覺得最應該讀通識的是我們的訓導主任;讀到人際關系部分,又覺得最應該讀通識的是我們的父母。 長輩常對孩子說,你們未做父母,不知父母苦心;等你們也做父母了,你們也會一樣。他們是經驗至上者,從不認為他們的經驗會出錯,而且認定了孩子若與他們的經驗不符,必定失敗。 [tags]通識,教育,家庭[/tags] Technorati : 家庭, 教育, 通識

非人(二)

歷史,分兩部分考,每部分三道題,有三個小時作答。 中史,分兩部分考,每部分四道題,有三個小時作答。 通識,也分兩部分,每部分四道題,有兩個半小時作答。 歷史和中史,時間相同,題目數量不同,但都要求每道題至少寫兩頁半的內容。中史和通識,題目數量相同,時間不同,但都要求每道題至少寫兩頁半的內容。 香港的教育已變得”不像”應試教育。但香港的考試呢?依我看,香港的考試應有奧林匹克一樣的口號:更快,更強,更high。所謂high,如你所知,就是要像喝高了一樣,使自己產生幻覺。除了我之前說過的在上考場前要閹割自己,此外在考場上還要催眠自己,令自己相信眼前的題目都是一道道可口的美食,令自己相信我們不過是一臺臺高速運作的寫字機器–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前面那一點可以省略。 今天,通識老師說了一句足夠諷刺的話:你還拿著筆在想?你不能再想啦,一提起筆就要不斷地寫。一個怎樣的考試,決定了一個怎樣的教育。為了讓我們在考場上不需要思考,直接習慣性地寫出來,那麼教育只能是一個訓練我們成為機器的過程。考場上沒有天才。天才需要訓練,但天才不是靠機械化的訓練培養出來的。 我不反對考試。像人們說的那樣,除了考試,找不到更好的方法篩選人才了。但我不喜歡考試,而且不是普通的不喜歡。三個小時內寫三道題勉強可以應付,但做到第四道題的時候,我就開始想嘔了,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此情此景就好比在三個小時內和如花進行四次親密接觸一樣。古人早就發現,三是一個關口。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就感動得受不了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就憤怒得受不了了。但是,教育當局似乎認定了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教育當局作為這個”天”,在降大任給我們之前,先苦我們的心智,勞我們的筋骨…… 我不喜歡考試,但我也沒有辦法。在考場上我不是天才,在考場外我同樣也不是天才。我沒有像陳易希那樣的特長,所以也不能做一個飛人,直接從中五飛到大學去。老師看好我,家裡對我充滿期待(把脫貧重任交給未來的我了),可是我對考試越來越厭惡。我討厭這非人的生活,非人的考試。 或許,我家脫貧無望了。而我的出路又在哪兒? [tags]考試,教育[/tags] Technorati : 教育, 考試

全才不成,便成庸才

現在的教育,據説越來越追求培養全才。這種目標,基本上和共產主義夢想一樣,屬於鏡花水月。 這不是質疑教育的質量,而是人的質素。達文西可以藝術、科學才能兼備,但問題是達文西這類人一百年都不知道能否出現一個。關於這一點其實我以前就說過。現在我再從其他角度講一講。 全球化經濟,其中有一項是,基於每國生産每種產品的效率和成本不同,經過協調,讓每個國家生産自己最能生産的產品,然後進行交換,達至資源、效益的最佳化。人類的才能何嘗不是如此呢?有些人精於數學,但廢於藝術;有些人擅長音樂,但不懂經濟……所以每個人不需要什麽都會,只要互相合作,便可各盡所長,加快社會的進步。反而,讓一個不懂藝術的人去學藝術,固然可以他多認識藝術,卻未必能成才,倒是把他本來的數學才能也給荒廢、糟蹋了。 在全才的偉大目標扭曲下,99%最終都變成了庸才。 [tags]全才,教育[/tags] Technorati : 全才,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