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物】「神奇小子」蘇樺偉和他的奧運金牌兄弟
《媽媽的神奇小子》最近上映,電影改編自奧運冠軍蘇樺偉真實故事,於是我想起多年前訪問過他以及他96年殘奧奪冠的隊友。這篇訪問稿,我沒有把蘇樺偉作為焦點,反倒希望另外三位名氣不及他的隊友能得到更多關注。

《媽媽的神奇小子》最近上映,電影改編自奧運冠軍蘇樺偉真實故事,於是我想起多年前訪問過他以及他96年殘奧奪冠的隊友。這篇訪問稿,我沒有把蘇樺偉作為焦點,反倒希望另外三位名氣不及他的隊友能得到更多關注。

華爾街日報通過倫敦奧運頒獎台上運動員的表現,做了一個有趣的統計,結果顯示,金牌榜前三的國家裡,中國的金牌運動員哭的最少。

劉翔又倒下了,這真是一個容易受傷的男人。而同一個名字,同一個男人,自從八年前的雅典奧運之後,他就被架到民族的神台上,變成了一個圖騰,變成了「中國人站起來尿」的象徵。

在社交網站提供了速度和便利之後,知識份子的墮落也就愈加明顯了,為迎合庸眾的口味,意見領袖愈來愈不在乎品味和深度,甚至不在乎直白地告訴庸眾:我要的不是甚麼,就是你們的「like」和「share」。

今日網上最多人傳的,可能是這條微博:剛看完奧運會直播,雖然沒有08年大氣,但是我覺得最後一個節目最能感動我,一個外國舉辦奧運會,唱的居然是中國歌星孫燕姿的《Hey Jude》,身為一個中國人我感覺非常自豪,感覺北京奧運會依然在繼續,在薪火相傳,是中國人的轉起,不轉不是中國人。

中國人說「百年奧運夢」,你以為天朝人民真那麼喜歡搞奧運啊?我們對體育對奧運其實沒啥興趣,就是看到別人搞了,而我們這麼個泱泱大國卻一次也沒搞過,挺丟臉的,所以怎麼都得搞一次。

如果有人認為劉翔退賽是因為壓力而不是腳傷,那這個人腦子基本上缺了不止一根筋,他無法想像到劉翔退賽所要面對的壓力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