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摩登女

在我的《千王之王,樂不思蜀》一文裏講到了電影《千王之王》的一個叫「初戀」的女人,那是一個摩登女郎。為什麼說她是摩登女郎呢?因為她穿著很現代,很時髦。但這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此女郎很厲害,雖不會賭,但很會出老千,騙倒不少人。所謂千術就是蠱惑之術,是用來迷惑人的。 在佛經裏也有一個摩登女。據《摩登女經》所載,一個摩登女遇到阿難菩薩,就喜歡上了他。摩登女回到家後向她媽傾訴心聲:「非阿難不嫁。」於是她媽就請阿難來吃飯,轉述了女兒的心意。要是一般男人,聽到有女人說「非你不嫁」,那是非常愉悅的一件事。但是阿難是菩薩,是不可以動凡心娶老婆的,於是他說:「我持戒,不畜妻。」說完就想離去。但是這時摩登女就用邪術(或者說咒語)蠱惑阿難。最後佛祖親臨,才把阿難解救出來。故事如此。 這個摩登女的摩登,可是時髦、現代的意思?非也,在梵語中,摩登(matanga)是指古印度種姓制度的一種賤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做了菩薩,懂一些佛法,卻是遠遠不夠保護自己的,因為你那些是很低層次的東西,魔會高你一丈。到了最後還是要勞煩高高在上的佛祖親自駕臨。阿難是菩薩,有佛祖來救,但我們這些普羅大眾,佛祖一般是不管的,他管不了那麼多瑣事啊。 我們還可以從這個故事知道,千術也就是蠱惑之術,是可以破解的,只不過一般人破解不了。在電影千王之王裏,「初戀」的蠱惑之術早就被「黃獅虎」看穿了。那個黃獅虎是千王之王,如佛祖一樣,十分地崇高偉大。阿難被解救出來並不是故事的結局,結局是摩登女受了佛祖感化,後來得成正果。 在佛經裏,還有一些關於觀音菩薩變成女人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觀音菩薩原來是男人來的,他修成正果之前是古印度一個邦國的太子。他成菩薩後,有時為了感化嫖客就化身成妓女,讓他們任搞,然後再感化他們。這代表什麼?這代表菩薩也會出老千,也會用蠱惑之術,但是菩薩不是蠱惑你去幹壞事,菩薩是為了感化壞人往好的方向發展先做好公關。不過壞人都是不好感化的,因為他們很固執,你就算是菩薩,口才好得可以媲美《大話西遊》裏的唐僧,壞人們也不喜歡聽你講的道理。 眾所周知,《大話西遊》裏的唐僧,他被妖怪綁住了,他要講道理感化妖怪。他說,妖是妖他媽生的,人是人他媽生的。沒錯啊,口才一級棒。但是妖怪聽了受不了,掏出匕首自殺了。妖怪死了,並未受到感化,因為感化壞人不是要壞人去死,而是幫助他們重生。所以,唐僧的口才很好,但他是失敗的。不過他最後終於感化了「頑童」至尊寶,非常難得,應授予獎狀以示鼓勵。 寫於2004-6-1 [tags]摩登女,佛教[/tags] Technorati : 佛教, 摩登女

俗世里的和尚:上帝也瘋狂

皈依佛門之人不一定要剃頭出家,禁酒禁欲,這種人多自稱居士。歷史上不少文豪都是這類人,比如李白就號青蓮居士,蓮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與居士的特點正好吻合。 他們心里向佛,但又有自知之明,自知洗脫不了塵世,於是就掛個「居士」的名號。但不排除有些居士心里并不向佛,反而是怕佛或有油水可沾,畢竟「居士」是自己可以隨便拿來用的。在黃大仙解簽的那些居士們就屬於比較有生意頭腦的。 但我說的俗世里的和尚并不指這一種。居士算不上和尚。我說的是那些已然剃度出家,卻又積極入世的和尚。但是佛教是一種出世的宗教,和尚入世很容易遭到批評甚至鄙視,尤其是和尚就算與女色有關系也不能與政治有關系。在中國人的地方,這種意識尤其嚴重,別說和尚了,就連紮鐵工人也不能與政治掛鉤。一旦與政治掛鉤了,所有事情就變得好像陰謀重重。百多年前辜鴻銘說中國人單純,可是我們知道中國人一點也不單純。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太多幕後黑手,太多陰謀詭計。 緬甸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至今仍是),可以說是深受中國影響。僧侶應該靜靜修行,每天念經,怎麼可以出來跟政府對抗呢?但奇怪的是,這次從一開始,主流的觀點就站在僧侶這一邊,直到緬甸軍警開槍,就更加無法扭轉了。除了緬甸軍政府,似乎沒有人覺得僧侶是不應該走到街上去的,連緬甸民眾也都站在僧侶一邊。如果事情換成發生在香港,可能會有一半的人會認為僧侶是「搞搞震」,不應該走上街,甚至會有人覺得僧侶阻礙了交通,然後還可能會和僧侶比起武來。 緬甸這個地方很特別。聽新聞說,絕大部分緬甸人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可見,出家之於緬甸人,就好比結婚之於我們,幾乎是人生必經階段。我們猜想得到,就連軍警,都應該有很多人曾經做過和尚。所以,一般人所以為的和尚應該是出世的這種想法,在緬甸應該不太靠譜。在緬甸,連僧侶都不站出來,還會有人站出來嗎? 有一句極為經典的話又可以放在這里。德國有一位牧師說過:起初,他們抓共產黨,我不說話;後來他們抓猶太人,我不說話;後來他們抓天主教徒,我仍然不說話……最後他們來抓我,已經沒人為我說話。王小波在《喪鐘為你而鳴》一文里引用過這段話。最後王老師幽默地說:「衆所周知,這裏不是納粹德國,我也不是新教牧師。所以,這些話我也不想記住。」 事實上,我並不贊成僧侶太過於參與世俗事務,但如果在關乎全社會之命運的事情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僧侶仍顧忌自己的宗教身份而緘口不言,那麼以後也就沒人為僧侶說話了。 本文的初衷事實上不想講太多關於緬甸的事。如果我只是寫緬甸的事,我就只需像林夕那樣,寫一篇《佛都有火》就夠了。我想講一個反面的例子。 西藏有一個所謂活佛,他不僅留髮,還gel頭,不僅寫blog,還簽約唱片公司做歌星。我特討厭他自己的說法,說唱歌是為了傳播愛。他的意思就是,我現在雖然比一般凡人還要俗,但仍然是活佛。我實在看不出他活佛在什麼地方,甚至對他還算不算和尚都十分懷疑。「活佛」變成了宣傳的賣點,掙錢的主意。 現在是個什麼世界啊,信仰又是個什麼狗屁東西,少林寺可以做生意,活佛可以做歌手。什麼時候尼姑庵也可以堂堂正正開妓院呢?尼姑們也會說:我們是為了普渡眾生傳播愛。 [tags]佛教,緬甸,和尚[/tags] Technorati : 佛教, 和尚, 緬甸

信者得救,乃是自救

在下無宗教信仰,也非徹底的無神論者,但經常聽到同學對”信者得救”的懷疑,所以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覺得大家有批判精神是不錯的。他們認爲宗教的上帝是自私的,爲什麽只有信的人才能得救。後來他們認爲,世上所有宗教都是這樣的自私。當時我說,至少佛教不是這樣。佛祖割肉喂鷹是一個例子,鷹總不可能是口念阿彌陀佛的佛教徒吧。我還看過一些故事是說菩薩變成妓女去拯救嫖客,變成其他低賤的人去拯救那些不信佛的人。《西遊記》的唐僧本來也是佛祖身邊的弟子,但他卻變成一個沒有法力連普通山賊都能欺負的普通和尚去拯救其他不信佛的人,其中包括孫悟空。孫悟空不僅不信佛,還跟佛打過架,結果打輸了,被壓在五行山下。後來,唐僧把孫悟空放出來,但孫悟空並未立即得救。他們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孫悟空才算真正得救。 後來我想了一想,其他宗教也應差不多。「信者得救」並不等於「不信者不得救」。信者能得救,靠的其實並非上帝的力量,上帝若是作為平等的象徵,理應不會對誰特別眷顧。何況上帝高高在上,並不直接干預人間事務。人間那麽多需要拯救的人,他老人家親力親為,豈不累死?信者能得救,乃是因爲從上帝的思想中找到了出口。宗教只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但是宗教也未必完全懂得上帝的旨意。上帝不可能把一切都說得明明白白,因爲這樣會讓人類變得懶惰而不求進步。上帝向人類提出一些謎題,讓人類去思考,自行尋找火、水和糧食。佛祖和上帝不同的是,佛祖有很多的法身,可以幻化成各類人,直接接觸那些迷路的人,而且佛祖還有徒弟、下屬(這些人當然也未必完全能代表佛祖,但至少可以分擔佛祖的一些工作吧)。同樣的,佛祖也不可能把一切都説明白,讓人類變成懶惰的傻子。身為佛祖,也決不會蠢到言盡一切,因爲那樣會讓自己變成路標、指示燈而已。 簡單而言,不論是信者還是不信者,要想得救,都要靠自己,不能等著上帝出現,不能只靠燒香拜佛,不能只靠念經祈禱。念經,實質上是尋找出口的一種方式,但如果只是用嘴念,而非用心念,等於白念。當然,第一遍可能不明白,第二遍可能也不明白……念啊念啊,量變就會產生質變,中與大澈大悟。現在有一些什麽念經機,代信徒念經的,這樣的念就不可能產生質變,「信者」也就不能得救。不是上帝或者佛祖不救這些人,而是這些人不懂得自救。佛祖割肉喂的那只鷹,能否真正得救,靠的不是佛祖的肉,而是能否從佛祖的慈悲中領悟到什麽。 唯一難以明白的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說的不是「信者得救」,而是「不信阿拉真主的都下地獄」。有一次我們去聼伊斯蘭教的講座,當場就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對於講者的回答,我總覺得那只是在迴避。後來我吃了伊斯蘭教的牛肉,還是沒能想明白這個問題。可能阿拉真主本身並非心胸狹隘之神,卻被宗教傳錯了旨意。或者連宗教本身也沒有傳錯旨意,而是信者會錯了意。這種現象,其實在我們人間經常看到。上面下達的政策,到了下面就完全變了樣,禁止嫖妓就可能變成禁止吃雞。有時候並非天高皇帝遠的問題,而是有些人的素質問題。就好像,上帝離我們也許並不遙遠,但是我們素質有問題,所以感到上帝很遠,也會理解錯上帝的意思,走了歪路。 不論是否信者,要想得救,別指望別人,要靠自己。不通過宗教的門路,也能找到想去的地方。宗教好比補習社,教宗是老闆,樞機主教是補習天王,他們懂得一些如何走向天堂的方法,經書就是補習筆記。除了宗教,哲學、藝術也有這種功能,可以幫我們找到人生的出口。 [tags]宗教,上帝,佛教,伊斯蘭教[/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