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批判地使用「朗思製作」?
這個問題,其實是 Eric兄提出的。所謂「批判地使用」,其實也是一句玩笑話,因為「批判」和「使用」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將兩者結合的用法,演化自共產黨要觀賞資本主義文藝作品時,往往會以「供批判用」作為其觀賞理由。

這個問題,其實是 Eric兄提出的。所謂「批判地使用」,其實也是一句玩笑話,因為「批判」和「使用」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將兩者結合的用法,演化自共產黨要觀賞資本主義文藝作品時,往往會以「供批判用」作為其觀賞理由。

朋友在facebook分享了一條7月11日的新聞,該新聞是說「不久前」有位以色列女模特在與蛇拍性感照時遭蛇咬,結果人沒事,蛇卻死了。
按照「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種標準,這條蛇咬人咬死蛇的消息絕對非常夠資格成為新聞。但該新聞用的是新浪微博上的圖,消息引用來源也是微博,很可疑。

看到這張照片,也許你也會不禁感到驚訝:兩個人,哪來的第五隻手?當然這類照片你也可能看得多了,早已不屑一顧。近年來網絡上一直流行一種說法--有圖有真相,但是事實上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石丹理,別以為你批上林燕妮的馬甲我就認不出你來。以前你說上網只要56k就夠了,現在你又說要考了牌才能上網。一個人姓甚麼甚麼常常是因為他祖先姓甚麼甚麼,但我認為石丹理姓石卻不一樣,這個姓有重要的意義隱藏其中--暗示他是生活在石器時代的人。所有生活在石器時代的人,都可統稱為石氏。
美帝有個歌手叫50 cents,是玩說唱的。但我向各位保證,本文絕對與他無關。我要說的是我們的美芬。 美芬說話我曾經在電視上見識過,有一次立法會本是詢問官員時間,美芬整整瞎扯了三分鐘,把官員都搞糊塗了。怎知,最近從youtube上面才知道,她還有更厲害的,扯了七分鐘,裝出很了解互聯網的樣子。對於我們來說,人生是短暫的,但美芬說話哪怕是三分鐘也是漫長的。在她旁邊的民主黨黨員黃成智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已屬奇蹟,更難得的是有人居然從這漫長的七分鐘扯談中找出了金句。 美芬說:互連網可以令青少年精神分裂,拿著槍去殺人,德國有個年輕人殺了很多同學,原來他天天都上互聯網。(出現在六分鐘處) 內地有個羊叫獸用電擊治療網癮,如今我們終於不用羨慕,因為有美芬在,我們香港遲早也有機會享受到電擊治療。 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乖孩子會上網,不乖的孩子也會上網,就像電一樣,神獸之一的羊叫獸會用電,我們凡夫俗子也會用電,我們根本離不開電。 其實那個德國年輕人不僅天天上互聯網,還天天都有吃飯,天天都有睡覺,天天都有上廁所,天天都有看CCTVB,所以他殺人肯定和吃飯、睡覺、上廁所以及看CCTVB都是有關的。我還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的美芬也是天天都有吃飯,天天都有睡覺,天天都有上廁所,天天都有看CCTVB的。這是多麼重大的發現啊。 [tags]梁美芬,互聯網[/tags]

這篇文章討論了《The seven flaws of Twitter》一文中提出的Twitter七大不足,包括報導不全面、缺乏專業性等問題,然而作者認為這批評基於將Twitter視為傳統媒體的錯誤對比。作者指出Twitter的速度和民眾參與性是其獨特價值,而傳統媒體無法達到的。文章最後提到,批評的本意是避免過度誇大Twitter的作用,尤其在香港,Twitter的影響力仍有限。
用現在的google搜索”blog”, 「約有3,530,000,000項符合的查詢結果」。而「博客」是「約有83,900,000項符合的查詢結果」 用2001年的google搜索”blog”,”about 76,400″。而「博客」是”about 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