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不見基輔田》:戰爭與生活

在眾多以俄烏戰爭為題材的電影裏,2025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紀錄片競賽單元的《塵埃不見基輔田》(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視角。整部電影,你不會看到任何戰鬥的畫面,不會看到任何一具人類的屍體。電影一直以數字來表示距離前線的距離,從一開始愈來愈接近前線,到後面慢慢遠離,鏡頭卻未曾捕捉前線的畫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烏克蘭人如何努力在戰爭中像尋常日子一樣維持生活。

《塵埃不見基輔田》(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三年,如今戰況如何?在眾多以俄烏戰爭為題材的電影裏,2025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紀錄片競賽單元的《塵埃不見基輔田》(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視角。整部電影,你不會看到任何戰鬥的畫面,不會看到任何一具人類的屍體。電影一直以數字來表示距離前線的距離,從一開始愈來愈接近前線,到後面慢慢遠離,鏡頭卻未曾捕捉前線的畫面。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烏克蘭人如何努力在戰爭中像尋常日子一樣維持生活。

戰爭已經成為了烏克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麵包廠依然每天生產麵包,送到市民手上,人們領取了麵包後繼續在附近抽煙、閒聊,孩子們也依然在上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暢想自己的夢想……如果不是那些不時傳來的砲聲、槍聲、空襲警報,你會以為烏克蘭已經結束了戰爭。

其中一個長鏡頭實實在在頭喚起了我2019年的記憶,那些似乎已遠去的往事。

《塵埃不見基輔田》(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

飄著雨的寒冬,一輛汽車行駛於烏克蘭鄉間道路,鏡頭的視角是從駕駛室透過前面的擋風玻璃往外拍,而觀眾一開始並不知曉這到底是一輛什麼車,只會好奇,為何每次迎面而來的車輛見到這輛車時,都必然靠邊停下。車上的人有時還會下來,單膝跪地。車子駛過人們聚居的村莊時,道路兩旁已經跪著很多的人,有些身板不太好的老人,仍然試圖彎下自己的腰。

直到這輛車即將到達目的地時,鏡頭一轉。我們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到這是一輛運送烈士遺體的車。天地間白雪皚皚。

紀錄片拍攝於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至2024年,由烏克蘭導演Olha Zhurba執導。導演似乎刻意不標明拍攝每一個鏡頭、事件的時間,反而代之以每次拍攝地點離前線的距離,而通過距離,我們能大概了解戰爭的推進一一戰爭初期,前線愈來愈近,你感覺到不是導演為了拍攝戰爭而在追著戰爭跑,而是戰爭不斷逼近;及後,戰況逆轉,前線離拍攝地越來越遠。有人覺得本片散亂,我卻以為結構其實非常清晰。

《塵埃不見基輔田》(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

從俄羅斯軍隊中解放的村莊,幾個小孩在經歷過家園被佔領、親友被屠殺後,拿著假槍玩戰爭遊戲,好似重獲兒童遊戲的快樂,卻其實已經找不回戰爭未爆發前的童稚。

本片中後段相當多篇幅其實是拍攝烏克蘭在恢復,儘管戰火至今仍在延燒。鏡頭帶我們去看後勤清點遺體、親屬領回烈士的遺物,而在戰爭中失去腿腳的士兵裝上義肢、穿上新鞋,重新站立了起來,正練習行走。

電影落在兩組場景的對比而結束:一邊是烏克蘭學生在課室裡探討烏克蘭的未來,另一邊是俄羅斯中部一家中學的學生正在步操。大概所有人都會好奇,導演身為烏克蘭人,到底是怎麼到俄羅斯拍攝這些鏡頭的。她在映後回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她說俄羅斯學生步操並不是什麼秘密,事實上他們學校就會將這些實況錄像放到網上。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