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課有一個活動,老師叫一位同學上去,由這位同學分別在面對和背對台下同學的情況下,口頭描述紙上的圖形,而其他同學則根據該同學的描述把圖形畫出來。
活動完了,開始對「答案」,坐在我旁邊的甘地同學對我所畫圖案心生疑惑,便問:你可知道甚麼是菱形?然後她將她所畫的「菱形」給我看。她說:菱形有一點應該在上方。
我說:正方形只是菱形的一種。點是不是在上方只是擺放位置不同而已。
然後我和她就有了一場關於菱形的爭論。這場爭論持續的時間很短,最後她很不服氣地說是我對。當然我不至於愚蠢到以為她真的承認了我是對的,事實上她只是不想再與我爭論。老實說,我一直都缺乏紳士風度,喜歡跟女性爭論問題。所謂紳士風度,就是好男不跟女鬥,不跟女人一般見識。我總是做不到,固執如牛。
其實,數學問題沒什麼好爭,尤其是概念。菱形是四條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四個角都是九十度的菱形。
台上同學手中的圖案是由數個不同位置的正方形組合而成。但這位同學將這些正方形分類成菱形和正方形。他之所以有這種分類,是因為他錯誤理解了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以為它們的分別只在於:前者有頂點,後者是水平擺放。然而奇怪的是,甘地同學居然和他不謀而合。其中的原因大概是無從考究了。但我猜測是因為她一開始看到了台上同學手中的圖案,老實說我一開始也看到了那個圖案。但是這個遊戲的規則,台下同學是不應該事先知道或者看到那圖案的,這是台上同學的疏忽。我嘗試在短時間內忘掉那個圖案在腦中的第一印象,結果很成功。而甘地卻沒有,而且認定了台上同學能準確描述圖案。
幾何是關於空間的學問。如果菱形和正方形的不同僅在於位置不同,那麼坐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論,這樣就太不科學了。所以,以下三個都是正方形,而不是只有黃色才是。
自中六不用再讀數學後,我已經兩年沒接觸過數學,以前讀的已忘得一乾二淨。我覺得文科生就算不用考理科,課外也該讀讀理科,尤其數學。文科訓練多角度思維,但這種所謂多角度思維已經成為一種模式,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會自自然然套入這模式,也就是說已經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單角度。文科生的思維和視野受到了局限,讀讀理科有助開拓視野,也許還能改善文科生愛鑽牛角尖的脾性。我自己有打算以後有空要找出以前的理科書來看看,前段時間放假我就翻了幾頁從大陸帶過來的物理書,其實只要不是為了考試而讀,讀讀還是挺有趣的。只是新學期已經開始,又忙碌起來了,不知還能否抽出空來。
[tags]數學,文科,理科[/tags]
呀,香港好像從小學就在教「前者有頂點,後者是水平擺放」,很根深蒂固啦。
照呀!很同意你的講法,幾何圖形有其定義,沒有爭論餘地。
[Comment ID #578 Will Be Quoted Here]
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不是在世界上都數一數二的嗎?
我也是文科出生,由有自我思維意識那天開始, 發現自己面對都很執著
也欠了科學分析的腦筋
有機會, 真的要多訓練科學腦袋
[Comment ID #585 Will Be Quoted Here]
留言最好用真實email,否則容易被誤判為spam
[…] 另有一位民進黨的立委說:”叫什麼『國軍之父』嚇死人,哪一次有打贏敵人?”不知道這立委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不過我估計他是沒讀多少書的,讀過書的話能這麼瞎嗎?史實擺在眼前,不管蔣介石做過多少壞事,但他確實打贏過很多敵人。打贏陳炯明的是誰?帶領黃埔軍北伐的是誰?帶領抗日的是誰?蔣介石輸了一次,很不幸,一次就輸掉了整個江山,落魄到如斯境地,現在竟連一個立委都瞧不起他。這位口氣很大的立委,如果有一天日軍或者解放軍攻到臺灣,他會不會第一個逃跑或者投降?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娘希匹,老蔣上戰場的時候,你還只是條精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