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工廠

在某個時期,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音樂究竟是什麼?在這個時期之前,我總是天真地以為,音樂應該是藝術,而不是商品。但後來我發現,在現代社會中,尤其在香港,音樂是一種商品,它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它可以交換到許多實實在在的鈔票。接著我想說的是,這個發現很讓人沮喪。

music+factory 音樂工廠

(李純恩,我差不多十年前已經寫「音樂死亡」)

在某個時期,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音樂究竟是什麼?在這個時期之前,我總是天真地以為,音樂應該是藝術,而不是商品。

但後來我發現,在現代社會中,尤其在香港,音樂是一種商品,它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它可以交換到許多實實在在的鈔票。接著我想說的是,這個發現很讓人沮喪。

我原本以為音樂變成商品,就像男人變成女人,是不可思議的事。據我所知,音樂最初的誕生並不為交換物品或者貨幣,更加不可能是為名為利,因為人類之初根本沒有名利這種東西;音樂是人類在滿足了物質需求後的一種精神追求。然而你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到了如今它已經淪落成了一種賺錢的工具,不再與精神有關,於是奇怪的事情便發生了:所謂唱歌的「藝人」一夜間可搖身變成大富翁——可笑的是這些人還好意思一直自稱藝人。

當然,如果藝人都窮得揭不開鍋,那也是一種悲哀。但這種悲哀,至少並不是因為音樂的墮落。音樂熱賣,藝人成為富人,卻並不表示,音樂作為藝術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喜愛。否則,這件事實在值得慶賀。

事實證明了我原本的想法是多麼愚蠢:無論怎麼不可思議,男人的確是可以變成女人的,而且操作起來越來越容易了。音樂變成商品的過程正是這樣的:有人把音樂的藝術性給閹割了。這是藝術的淪落,甚至可以看成是人的淪落,而這在商業社會又似乎根本無法避免,我們可以做的似乎就是盡力從這些精神閹割中獲得快感,然後是有了快感就喊——萬萬沒想到,這麼一喊也能喊出「音樂」來,然後一經包裝就是商品了。所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音樂可以用來發財,因為到處是「音樂」(商機無限),又因為到處是垃圾,到處是噪音。這些噪音讓我在上廁所的時候覺得很不順暢。

在我看來,香港十足是一個音樂工廠。這個工廠把音樂閹割得這麼完美,這麼賺錢。誰說現在的香港已經沒有工業,音樂對於香港來說就是一項重要的工業生產;只要不斷地重複生產程序,音樂產品便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來,不斷地擺上售貨架,不斷地謀殺我們的耳朵。在這個工廠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音樂和歌星被制造或複制出來,其中不乏偽造或者垃圾,只是很多人看不見,或者開一只眼閉一只眼繼續享受。有人甚至以為我們內心所需要的正是垃圾這種東西,別無其他。但是我十分榮幸地告訴你,這間工廠的名聲絲毫未損,賺的錢也絲毫未減。他們深知歌迷們需要的是偶像,而不是藝術,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音樂工廠的產品是不是垃圾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賣錢,或者對於他們而言,能賣錢的就不是垃圾。很多事實又說明:往往垃圾是最賣錢的。

有人說,這不過是各取所需,有人喜歡藝術品,有人喜歡商品。我是大大不同意的,因為事實上是當垃圾充斥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除非你覺得關上耳朵也算是一種選擇。音樂工廠不僅是在制造歌星和商品式的音樂,而且還在為它的產品培養忠實的聽眾,令一大批的人早早地就愛上了這些東西。當很多人從小就受這些所謂的「流行歌曲」熏陶,人的批判性便漸漸消失了,好不容易站出來幾個人開口批判幾下,但是聲音又太小,因為媒體的力量並不掌握在那幾個人手中。所以,事實上,許多的聽眾也是由音樂工廠制造出來的。

這個音樂工廠和所有其他的工廠一樣,有具體的分工: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有人負責寫,有人負責唱;有人負責錄音,有人負責宣傳銷售……他們一般忠守崗位,不會跨部門工作,唱歌的不會寫歌,寫歌的大概會唱歌卻沒機會唱,依此類推……這也是它為什麼是音樂工廠的原因,為了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率,只能有這麼嚴密的分工。在整個生產過程當中,「流行音樂」與其他商品比較,只有一點是稍有不同的:其他商品一般需要請人來代言做宣傳,所請之人多是出名的歌手;而音樂的代言人從來就是歌手自己,無論你出不出名,你都只能代言自己,沒有一個歌手會被邀請代言其他歌手的音樂。但話又說回來,這種事情在香港並非完全沒有可能發生,只要那些歌星願意,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可以為其他歌手代言,因為大部分香港歌手的風格、歌聲都純屬雷同,假如讓我在閉上眼睛的情況下分辨哪個香港歌手在唱歌,那真是件要命的事;所以我的答案就是,一堆機器在發出聲音,而不是某個人唱歌。

我們知道有一個由兩個男生組成的歌唱組合——Boy’z,大有打造一隊男版Twins的意思,且不論這兩個男生不知羞恥到當自己是兩個女生的複制品,其實真的拿他們和Twins比較的話,除了身上所長器官不同,著實找不出什麼不同來了。不過Boy’z的出現並非複製的開始,也非複製的結束,後來香港樂壇又出現一對twins,而且這一對twins是如假包換真真正正的雙胞胎女生,音樂工廠的這一次複制可算非常成功,連身上器官都准確地從第一代twins上複制過來了——我的意思是說,她們都是女兒身。其實,大多數的偶像都是「同一個脴胎」出來的兄弟姐妹,他們長得一模一樣,只是出生時間有先有後而已,所以老的四大天王後面還會有新的四大天王,等新四大天王老了,又會有一個叫「校長」的人出來宣稱:新的四大天王已經誕生了。總之這種純屬「娛樂」而毫無藝術含量的的事情會沒完沒了在我們用金錢來「熱愛」和「打造」出來的音樂工廠上演,「音樂大同」的偉大旗幟就這樣在香港舉下去,除非有一天娛樂公司的老板們都不舉了。

在香港,我越來越相信,音樂就是商品。而關於音樂的未來,我也越來越悲觀地相信:音樂必死,而且必然死在人類滅亡之前。不過,從現在開始算,一百年後,我將不再關心這個問題。那一天,很可能兩岸三地都音樂大同了,於是就有了一個大中華音樂工廠(不生產大中華香煙)。預祝我們的孩子將獲得更多的娛樂!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hare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