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從文

我對文學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很愛看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卻又對研究文學興趣不大。

剛來香港讀書時,仍對文學抱有幻想,最重要的是當年我只能在文學和普通話中二選一,所以我選擇了讀文學。讀了兩年,深深地體會到了文學之悶,其中一悶就是背書。別說當年背的書,我連讀過甚麼都不記得了。

香港中學的分科很細,而大陸的學生之所以中文較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陸的中文科沒有細分成中文和文學。其實,大陸的中學根本沒有中文一科,而是叫語文,所以在這門學科內,不僅可以讀到中文作品,還能讀到外國的翻譯作品。在香港,出一道「檸檬茶」的作文題會令學生手足無措。但我卻為文學不用學寫作而感到奇怪。在我理解,文學科比中文科要高一層次,但是中文科要學寫作,文學科卻不用。只能說,香港人太注重實用了,文采如屁一般毫無用處可言。簡單而言,文學科其實就是中文科讀本部分的加強版。

上了預科,我脫離了苦海,終於不用讀文學了。表面的原因是圓玄一中預科沒有開文學科,但真正的原因是我不會再對文學這一科有多大的興趣。

然而,陰差陽錯,因為讀城大的應用中文副學士,我居然又上了文學這條賊船。副學士的文學和中四中五的文學沒有大分別,無非又是寫作技巧和內容分析。大陸有個學者說過,大學的中文系只會培養出批評家,而不會培養出文學家,但是批評家已經太多了。再看看我們香港的文學教育,連文學批評家也不像能培養出來。副學士的文學與之前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師的角色淡化了。文學課分成大課和導修,大課每周一個多小時就要講完一篇文章,而導修課則由同學分組作報告,導修老師只做補充或者糾正。

都大學了,教文學居然還是順著朝代一篇篇地教,而不是就一些大一點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我實在看不出這樣讀文學有多大的價值,因為如果僅僅如此我去圖書館自習已夠。至於導修課,許多同學做報告居然還一字一字地進行解釋,直到後面的篇章越來越長因為時間所限老師才建議無須一字一詞進行解釋。我是第一組做報告的,是詩經裡的兩篇詩,我就完全不解釋字詞,可惜從第二組開始就沒有人敢像我這樣做。

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學期論文老師也只是要求就古典文學範圍內的某一篇作品作2000字分析已夠。以我們現在所學到的,根本不足以寫一篇專題性的論文。不過我就一直懷疑,像上課那樣僅僅對某一篇作品進行分析也能叫論文嗎?事實上,我看到很多同學也不甘於這樣。

我寫的是關於杜甫的專題。寫杜甫當然不是因為音似「豆腐」,而是因為我在圖書館為題目而迷茫的時候正好看到了杜甫的資料。杜詩現存千餘首,以前讀過一些,但大多都記不住,但我這個門外漢居然選了他來寫,簡直神經病。之前做詩經的報告發現,關於詩經的書有不少,但大多都只是註釋,寫相同的東西,完全可以付諸一炬。相比之下,關於杜甫的資料就豐富得多。

關於杜甫的書,看得越多就越懷疑書裡面對杜甫的一些看法。大部分書對杜甫都持褒揚態度,只是指出杜甫有一些讚美封建統治者的詩是糟粕,然後就算如此還是有一部分人能為杜甫圓場。每一本書基本上都認為杜甫是在貧窮落魄之後才開始真正同情老百姓的,也正是因為他的貧窮才使他顯得更為偉大。我對這種觀點尤為懷疑。這些人說著君子固窮,自己卻又不斷追求更優質的生活。總之,一個人財富的多少居然成為了評價他是否偉大的一項重要依據。自己很窮卻還在關心別的窮人,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固然十分偉大;但是如果一個人很富有,卻不忘窮苦大眾並盡力提供幫助,不是一樣偉大嗎?而且往往貧窮的「偉人」只會是有心無力。

對於杜甫的自述,比如「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基本上沒有學者會表示懷疑,甚至直接引用來證明杜甫的憂國憂民。我不管文人是不是多大話,當很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子孫是否可以根據「我會做好呢份工」這一句得出曾蔭權是好特首的評價?

真實的杜甫其實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杜甫只是後人構建出來的一個形象,而且主要是通過杜甫他自己的詩。中國人尤其喜歡製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供人去崇拜,最佳例子是孔子。很多人堅信,孔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他是聖人,如果有錯那只會是你的理解錯了。修編中國文化科的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群人。雖說中國文化科的評論題目是開放的,但答案永遠是:你可以說孔子某句話有局限性,但你不能否認它在某種情況下就是真理。

在城大的圖書館找書,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書都是大陸寫的。大陸的書有一個特點,總喜歡用馬克思主義去解釋一切。我們的導修老師說得沒錯,大陸的書很多都寫得很空泛。但偏偏城大就是大陸書比較多。看大陸的文學作品沒什麼問題,但看大陸學者用馬克思主義做出來的學問,屁話太多,悶壞人。本人甘拜下風。

[tags]文學,杜甫[/tags]


Technorati : 文學, 杜甫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5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螞蟻
Guest
16 years ago

會考文學沒有創作卷,可能因為中文科已有寫作,免重覆。高考文學,創作是主環之一,要求同學寫新詩、戲劇、散文、小說。

話說回來,會考中文的寫作卷確實談不上什麼「創作」,只是一些規範性的作文而已,但,不求基礎,就要馳聘於創作路途,不是太快了嗎?會考數萬考生,確實無須人人懂得創作吧!

中文、文學是否分科,這問題較複雜。當然,中國內地沒有分科,文學賞析本來就是國文的一部分。作為母語,學得更深入是理所當然的。

但外國卻分得很清楚。也許,不是每個中學生都需要學習莎士比亞、學習詩經楚辭吧!

螞蟻
Guest
16 years ago

我認同文學科對創作的要求應更高。

我也認同,高中生還在寫「我的鄰居」是有點膚淺。

不過,將「歸途」這類高考文學作文題目拋給中學會考生,他們可能連解題都有困難。結果,大量考生離題,又如何衡量高下優劣?「驟雨中的鬧市景象」當年會考一出,哀鴻遍野,或許可以說明一點東西。而這題已不算太難了。

不少作家也寫父親、母親、鄰居、同學的。如何在這類題材中突圍而出,寫得不平凡也很考功夫呢!同樣寫人,同樣寫事,同樣能分高下,又何必先在題目上刁難考生呢!反正,會考本來就是一場評定優劣的遊戲。

另外,高考文學的寫作與中化科的實用文寫作很不同,實未可混為一談。反之,會考中文可以寫得很「文學」。會考文學又是一科文科常見科目,考生頗多,不少更是強迫修讀的。那麼,題目又如何能刁難學生呢!這樣,會考文學考作文就是多此一舉了。

trackback
16 years ago

[…] 幾天前寫下《不文,從文》一文,主要是對城大副學士文學課程牢騷幾句──因為我知道我的看法不會改變它,也隨手帶出了對會考中文、文學的意見。螞蟻說了他的看法,因篇幅較長,我決定另寫一文進行回應。 […]

trackback
14 years ago

[…] 幾天前寫下《不文,從文》一文,主要是對城大副學士的文學課程牢騷幾句--因為我知道我的看法不會改變它,文中也隨手帶出了對會考中文、文學的意見。螞蟻老師說了他的看法,因篇幅較長,我決定另寫一文進行回應。 […]

Shares
5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