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里的和尚:上帝也瘋狂

皈依佛門之人不一定要剃頭出家,禁酒禁欲,這種人多自稱居士。歷史上不少文豪都是這類人,比如李白就號青蓮居士,蓮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與居士的特點正好吻合。

他們心里向佛,但又有自知之明,自知洗脫不了塵世,於是就掛個「居士」的名號。但不排除有些居士心里并不向佛,反而是怕佛或有油水可沾,畢竟「居士」是自己可以隨便拿來用的。在黃大仙解簽的那些居士們就屬於比較有生意頭腦的。

但我說的俗世里的和尚并不指這一種。居士算不上和尚。我說的是那些已然剃度出家,卻又積極入世的和尚。但是佛教是一種出世的宗教,和尚入世很容易遭到批評甚至鄙視,尤其是和尚就算與女色有關系也不能與政治有關系。在中國人的地方,這種意識尤其嚴重,別說和尚了,就連紮鐵工人也不能與政治掛鉤。一旦與政治掛鉤了,所有事情就變得好像陰謀重重。百多年前辜鴻銘說中國人單純,可是我們知道中國人一點也不單純。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太多幕後黑手,太多陰謀詭計。

緬甸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至今仍是),可以說是深受中國影響。僧侶應該靜靜修行,每天念經,怎麼可以出來跟政府對抗呢?但奇怪的是,這次從一開始,主流的觀點就站在僧侶這一邊,直到緬甸軍警開槍,就更加無法扭轉了。除了緬甸軍政府,似乎沒有人覺得僧侶是不應該走到街上去的,連緬甸民眾也都站在僧侶一邊。如果事情換成發生在香港,可能會有一半的人會認為僧侶是「搞搞震」,不應該走上街,甚至會有人覺得僧侶阻礙了交通,然後還可能會和僧侶比起武來。

緬甸這個地方很特別。聽新聞說,絕大部分緬甸人一生中至少出家一次。可見,出家之於緬甸人,就好比結婚之於我們,幾乎是人生必經階段。我們猜想得到,就連軍警,都應該有很多人曾經做過和尚。所以,一般人所以為的和尚應該是出世的這種想法,在緬甸應該不太靠譜。在緬甸,連僧侶都不站出來,還會有人站出來嗎?

有一句極為經典的話又可以放在這里。德國有一位牧師說過:起初,他們抓共產黨,我不說話;後來他們抓猶太人,我不說話;後來他們抓天主教徒,我仍然不說話……最後他們來抓我,已經沒人為我說話。王小波在《喪鐘為你而鳴》一文里引用過這段話。最後王老師幽默地說:「衆所周知,這裏不是納粹德國,我也不是新教牧師。所以,這些話我也不想記住。」

事實上,我並不贊成僧侶太過於參與世俗事務,但如果在關乎全社會之命運的事情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僧侶仍顧忌自己的宗教身份而緘口不言,那麼以後也就沒人為僧侶說話了。

本文的初衷事實上不想講太多關於緬甸的事。如果我只是寫緬甸的事,我就只需像林夕那樣,寫一篇《佛都有火》就夠了。我想講一個反面的例子

西藏有一個所謂活佛,他不僅留髮,還gel頭,不僅寫blog,還簽約唱片公司做歌星。我特討厭他自己的說法,說唱歌是為了傳播愛。他的意思就是,我現在雖然比一般凡人還要俗,但仍然是活佛。我實在看不出他活佛在什麼地方,甚至對他還算不算和尚都十分懷疑。「活佛」變成了宣傳的賣點,掙錢的主意。

現在是個什麼世界啊,信仰又是個什麼狗屁東西,少林寺可以做生意,活佛可以做歌手。什麼時候尼姑庵也可以堂堂正正開妓院呢?尼姑們也會說:我們是為了普渡眾生傳播愛。

[tags]佛教,緬甸,和尚[/tags]


Technorati : 佛教, 和尚, 緬甸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1 Commen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trackback
16 years ago

[…] 今年我報名的是「訊息/觀點類」。這個類別的說明是:「發掘傳統媒體忽視或未有效傳達之事件與議題,讓更多人可以察覺社會環境變化或國際局勢脈動,從而能瞭解、討論公共事務,並更能準確地判斷或行動。」是不是看上去很像對公民記者的描述呢?我對這個類別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評論。本人「純屬放屁」分類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拿出來參賽。我自選的三篇文章分別是《俗世裡的和尚:上帝也瘋狂》、《自卑的香港blogger》、《有機會,多做愛》,這三篇未必是最好的,因為我每一篇都是最好的。但這三篇也有其代表性,第一篇是國際性的話題,第二篇是香港的網絡話題,第三篇是香港的社會話題。由於參賽者以臺灣人為主,所以香港話題就顯得比較特殊。但我沒想過這個特殊性可能正是致命弱點。 […]

Shares
1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