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google推出了它的社交網站google+(其實google早就有一個社交網站叫orkut,我只知道巴西人民在上面玩得很歡樂),大家紛紛討論google+和facebook有甚麼不同。

google推出了它的社交網站google+(其實google早就有一個社交網站叫orkut,我只知道巴西人民在上面玩得很歡樂),大家紛紛討論google+和facebook有甚麼不同。

同是社交網站,google+和facebook固然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這並不是誰抄襲了誰的問題,而是社交網站發展至今,有些功能已經成為社交網站的基本功能--當然,facebook作為社交網站的革命者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若論兩者最大的不同,以我之見,是他們的起點不同。

facebook是突然冒起來的新貴,它是一個純粹的社交網站。而google是一個擁有十多年歷史的互聯網巨頭,其本家是搜尋,然後發展出許多互相獨立且分散的互聯網服務--同樣的服務facebook可能也有,但它們是作為facebook的子功能出現的,也就是說facebook一開始就把這些功能整合在了一起。而google最近幾年的煩惱,大概逃不了如何把它那些分散的服務整合在一起,並加強它們的社交特性。簡單來說,這是google+的使命。

你看,google+的相簿就是原本就有的google picasa,google+ chat就是原本就有的google talk,google+ sparks就是原本就有的google news,甚至你可能早就在google contact上建立起了你的circle,如今這些都變成了google+的一部分,同時被賦於更豐富的社交功能。

google+的精髓是它的工具條--google工具條也是早就存在的東西,如今只是顏色變成「硬又黑」,並加上了google+的notification而已。對於google的用戶來說,google+是無處不在的(事實上真實的社交也是無處不在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但這種無處不在不是騷擾,而是一種方便。用戶不需要打開google+的頁面,也不需要停留在google+的頁面,就可以在工具條的通知欄上直接作出各種操作。

 

比如,你收到某位朋友把你加入他的社交圈(circle)的通知,此時無論你在gmail還是google首頁,你都可以展開這條通知,直接在通知欄上處理那位朋友,或加之,或封鎖之,或隱藏之,隨君所好。

google%2B+nofication+1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google%2B+nofication+4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在gmail中進行操作
google%2B+nofication+5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在google搜尋首頁進行操作

同樣的,當你收到留言通知,你也可以直接在通知欄上查看和回覆。

google%2B+nofication+2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所以,有理由相信,這工具條就是google+的致勝武器。當然facebook也可以強化它的通知欄功能(事實上facebook的通知欄也是一直在改進的),但是facebook沒有google那麼強的滲透力。google有自己開發的頗受歡迎的瀏覽器,掌握了瀏覽器就掌握了互聯網的入口;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google首頁或者gmail就是他們通往互聯網的第一站。

網友嘉在她的blog說到facebook和google+概念的不同:

FB的設計是「每個人的資訊都是公開的,除非你拒絕」,而GOOGLE+則是「每個人的資訊都是隱藏的,除非你願意公開」。

其實這是有所誤解了。這屬於隱私控制方面的不同,不屬於兩者的根本不同,而且兩者在隱私控制上的思路其實分別不大,反倒facebook是更全面的控制,包含了白名單(想誰看見)和黑名單(不想誰看見),google+只是白名單。也許你會問,只有白名單還不夠嗎?我的答案是:不夠。

google%2B+share+privacy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google+ 的分享隱私控制
facebook+share+privacy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facebook的分享隱私控制,請注意,它有個自訂項,下面會再作說明

假如你想把資訊分享給某一個圈子的人,而這個圈子有個人恰恰是你不想他看到的,此時你就需要有黑名單把他給排除在外。就這一點,現在的google+是做不到的,facebook可以。

點上面提到的自訂項,就可以打開如下圖所示的畫面:

facebook+share+privacy2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指定的人」其實不僅可以輸入人名,也可以輸入朋友分組名,同樣的,下面的隱藏對象也是包括人名和分組的。

facebook的這種設定是有點複雜,普通人也許並不需要如此複雜的隱私設定(其實也可能沒留意到可以這樣設定)。google+就是夠簡單,其實當你分組多了,也會複雜起來的。

嘉提到的另一點--google+不需要彼此添加成朋友後就可以分組,確實是google+的特色,而且這可視為google+和facebook根本理念的不同。google+朋友圈(circle)的理念並不侷限在google+,google+認為只要你有對方的email,不管他有沒有加入google+,他都是你朋友圈中的人。因此當用戶在google+發布資訊時,是可以在分享名單中加入朋友的email的,而這個朋友可以從來沒有加入過google+。這一點,完全可以說是google對社交網站的新的理解了,這樣一來,用戶的社交圈子再不會綁死在一個網站上。由此也可見,google+和facebook,究竟誰更開放。

google%2B+share+mail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

 

這只是google+的開始,但我覺得接下來會有好戲看了。google+也許並不奢望打倒facebook,只要二分天下也是google的勝利了。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2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trackback
11 years ago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google+朋友圈(circle)的理念並不侷限在google+,google+認為只要你有對方的email,不管他有沒有加入google+,他都是你朋友圈中的人。 http://bit.ly/iNPNHr

trackback
11 years ago

工具條就是google+的制勝武器吧:google+朋友圈(circle)的理念並不侷限在google+,google+認為只要你有對方的email,不管他有沒有加入google+,他都是你朋友圈中的人。 http://bit.ly/iNPNHr

Shares
2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