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影評:我們都是一份子

1995年完成劇本,由於技術問題到了十年後的2005年才開拍,然後用了四年拍成了這部阿凡達。原本是去看阿凡達的,100多元的票價無疑會是我看過的最貴的電影,然而毫無意外的,在香港上映的第一天,我幹完活兒八點多鐘跑到旺角,已無票可買。阿凡達等的只是技術的成熟,相比起來,另一部電影則坎坷得很。
十月圍城

1995年完成劇本,由於技術問題到了十年後的2005年才開拍,然後用了四年拍成了這部阿凡達。原本是去看阿凡達的,100多元的票價無疑會是我看過的最貴的電影,然而毫無意外的,在香港上映的第一天,我幹完活兒八點多鐘跑到旺角,已無票可買。

阿凡達等的只是技術的成熟,相比起來,另一部電影則坎坷得很。1999年開始孕育,下個世紀的第三年才找到投資,在廣州搭建的外景卻因沙士爆發而暫停拍攝,2004年更因投資者突然自殺而無限期擱置,一晃也是十年了,終於有了這部《十月圍城》。導演陳德森產量不高,上一次的電影已是05年的《童夢奇緣》,印象中也是佳作,這《十月圍城》拍得成,據說與其監製陳可辛導的《投名狀》之成功不無關系,那時陳可辛對陳德森說:你的那個可以搞了。

其實不管今天看不看得成阿凡達,十月圍城也是我計劃中要看的電影,兩者並無前後之分。十年的艱辛和誠意,加上一個少見的關於革命的故事,絕對值得我們付出幾十元入場。

故事講的是甚麼就不說了。香港是一塊放逐之地,除了原住民,大部分都是難民,他們艱難地活著,但也正是這些人,他們知道應該如何去死。電影裡被臨時選來保護孫文的人可以說是烏合之眾,乞丐、車夫、和尚、賭鬼‥‥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保護的是誰,只為了「情」和「義」兩個字甘願赴湯蹈火,一個個都是卑微的小人物,死得卻壯烈。

作為這些難民的後代,我們活得遠沒有他們艱難,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安逸,而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血液裡卻早已找不到那份勇氣和激情,如今我們願意付出的恐怕只有金錢了。100年前,已經有一大群人在這塊彈丸之地上籌劃諾大一個中國的民主大業,可是10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為這彈丸之地的民主翹首以盼,只剩下一個等字訣;100年前,他們付出的是鮮血和生命,100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拿命去拼,可我們也已經甚麼也不願意付出了。我們說這個冒險,那個也冒險,然後便停滯不前。我們確實不能只憑著一腔熱誠就往前衝,但我懷疑我們連那股熱誠也沒有了。

電影裡的陳少白,對白不少,其中一句就是:革命從這裡開始,我們都是一份子。

片中人物眾多,各位演員的表現都不錯,飾演李玉堂的王學圻其戲之精自是不必多言,前中國籃球隊中鋒巴特爾雖初「觸電」也值得一讚,連一向不太會演戲的謝霆鋒同學這次也沒有拖後退--這次哭得很自然嘛。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電影,可挑剔的地方總會有的,有人說武戲過於誇張,有人說黎明的扮相過於喜劇,那我呢?我覺得李嘉欣的出現有點驚人。

孫文露面不多,離去時仍望著遠去的香港,眼裡含著淚水。若沒有這淚水,孫文就是開完會拍拍屁股就走人的沒有血肉的人。今天的民主派大老看著那群連保護何人也不知道的犧牲者,也許會說出這樣一句話:這不是民主的方法。

此片導演陳德森比《死神來了》的導演還殘忍,後者只是不斷殺人把人都殺光便算了,而前者不僅也是一個不留,而且還差點從我眼裡擠出了眼淚。我,難民的其中一個後代,祝願這部電影在大陸的票房擊敗《建國大業》。

不做亡國奴,也不要做黨國奴。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5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dam
Adam
Guest
14 years ago

阿牛亦是性情中人呀…

trackback
ET
14 years ago

RT @陳牛 陳牛的 "十月圍城,我們都是一份子" http://ow.ly/14N6b

trackback
14 years ago

十月圍城,我們都是一份子 http://ff.im/-d3QGE

trackback
12 years ago

十月圍城,我們都是一份子 | 公牛擠奶 http://t.co/70fSQlWV

trackback
nelle gnap
12 years ago

十月圍城,我們都是一份子 | 公牛擠奶 http://t.co/70fSQlWV

Shares
5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