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哥,no country for old man

可愛的三表哥向來對互聯網沒有好感,雖然他自己就從互聯網上獲得了很多。早前三表哥就是「互聯網讓人變蠢論」的支持者,現在google中國推出音樂搜索,三表哥又忍不住憤怒了,他說google在作惡。他認為互聯網殺死了音樂。

認為音樂已經或者正在死去的人,並不少見。大多數人提出的論據就是唱片的銷售量減少了,三表哥不同,三表哥的論據是能刺激他寫樂評的東西越來越少了,以他自身的體會來證明音樂之死–很不幸,三表哥的意識比較超前,在互聯網尚未像現在這樣發達時他已經感覺到沒辦法再寫樂評了。文壇不會因為哪個作家再也不寫小說而垮掉,樂壇也不會因為哪個歌手再也不唱歌而倒掉,自然也更不會因為三表哥再也沒有感覺寫樂評而死亡。就算全世界的樂評人都不再寫樂評了,那也有一種可能是沒有人再愛看樂評了,跟音樂本身好不好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事實當然不是如此,現在寫樂評的肯定比三表哥風光的年代更多了,而且當中肯定不乏比三表哥寫得好的。可憐的三表哥還在做自己的夢,以為樂評人是很牛逼的職業呢(注1)。

全球的唱片業是否在萎縮,這一點不作論述了;全球唱片業之萎縮是否完全是互聯網之過,也不作論述了。就算前兩道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也只是說明流行樂壇沒以前那麼好混了。當然你也可以說流行樂壇比以前更好混了,因為連傅穎都沒有被市場淘汰。三表哥卻說現在的唱片工業是「經歷了七十多年搭建起來的嚴謹、周密、科學、系統的唱片工業」。如果它的嚴謹、周密、科學、系統就表現在連傅穎也不會被淘汰,那必須承認這個樂壇真夠他媽的嚴謹、周密、科學和系統;但是如果它真那麼嚴謹、那麼周密、那麼科學、那麼系統,又怎麼會那麼容易被新興的互聯網擊垮呢?

歷史上,中國有很多知識分子提出要回到堯舜時代,因為他們意識不到社會是在進步的,古人茹毛飲血、衣不蔽體,難道我們要回到那樣的時代?同樣,三表哥意識不到音樂是在進步的。三表哥雖然在感嘆已經沒有新的音樂出現了,但他卻總是因為個人的愛好而否定新的音樂,遠的不說,周杰倫的音樂在華人樂壇來說肯定夠新的了也賣得好,但在三表哥眼中只是垃圾。所以如果音樂已死這個命題成立,那也只是三表哥喜歡的音樂已死而已。所以三表哥要討論的應該是:甚麼才是好的音樂?

三表哥喜歡的才叫好音樂?賣得好就叫好音樂?前者當然是瞎扯蛋,至於後者,我能說的是:好音樂的產生不須依賴商業,也不須通過商業價值才能體現出來。一個偉大的作家從來不會把自己作品的好壞歸咎於有沒有人買,所以我實在不能相信,google音樂搜索會摧毀音樂。就算未來做音樂真的一分錢也得不到(其實我並不相信會如此),也仍然會有人創作出好音樂。因為創作的根本是靈感是衝動,不是利益。難道你會認為貝多芬、莫札特等人創作出傳世的音樂,是因為當時沒有google音樂搜索,沒有mp3,沒有ipod?

說說題外話。許多香港電影人總喜歡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一年有幾百部電影出產。問題是,這麼多電影中,有多少是趕著拍出來的垃圾,有多少才是真正的經典?所以「黃金時代」只是說那時的電影人確實賺了很多黃金。現時的電影人,與其抱怨香港人不支持本土電影,不如反思一下自己都把電影拍成甚麼樣了;如果拍電影只是為了賺錢,那只能說你有點生不逢時,隨隨便便拍一部電影就能賺錢的黃金時代確實已經過了。其實唱片業比電影業更糟糕,至少爛電影比以前少了,但爛唱片呢?一年比一年多吧。

其實三表哥對互聯網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既是傳媒人又是樂評人,他賴以生存的報紙業和唱片業都正在遭受互聯網的挑戰。No country for old man,如果三表哥不寫blog,只在三聯寫稿子,可能也快被淘汰掉了,儘管他的確有才華。

注1:「但我跟你不一样,你看到的是局部,我看到的是整体,我放眼世界,要不你怎么做不了乐评人呢,差别就在这里。」(不許聯想:《也是作惡》)

Technorati : google, 音樂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3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z.Yleo77
Guest
14 years ago

想认真看完,可惜是繁体,够呛,

trackback
14 years ago

三表哥,no country for old man: “可憐的三表哥還在做自己的夢,以為樂評人是很牛逼的職業呢(注1)” http://tinyurl.com/cmlsd5

Shares
3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