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

可能是現代漢語這門學科剛建立不久,系統還有點混亂,同一個概念在不同學者的理論下會有不同的名稱,到現在,哪個是正名,哪個是乳名都還沒分清。但還好,沒有一個學者會因為給某個概念定義了個名字就自稱甚麼甚麼之父。要不然就是一個孩子多個爸爸了。

這種一個概念多個名稱的現象,對學者做研究倒沒什麼大影響,畢竟換個馬甲都還算好認。但這可苦了讀現代漢語的學生,並不是在理解概念上有問題,而是有老師是死腦筋,只跟一位學者跟到底。比如說吧,某個學者口中的「介詞結構」到另一個學者口中可能就是「介賓短語」,有老師就要求學生,只可以用「介詞結構」,不可以用「介賓短語」,就好像「介賓短語」是學生自己吹牛皮吹出來的一樣。

在用層次分析法分析句子結構時,要是用「介詞結構」來做標示還要硬生生拆成「介」和「詞結構」,甚麼叫「詞結構」呢,用「介賓」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層次分析法的其中一個用法是分析有歧義的句子。分析歧義句子的關鍵在於分析出不同結構所顯示出的不同含義即可,再分析下去都是一樣的東西,就沒什麼意思了。有老師又是死腦筋,非要你分析到最後一層不可,那麼,題目的考核目的是怎樣做層次分析,還是怎樣分析歧義句子的不同結構呢?

語法是活的,教語法的人卻是死的。

陳牛
陳牛

陳牛,曾先後於《明報》、《端傳媒》、《香港01》任職,為《號外》、《就係香港》等媒體擔任特約記者、撰稿人。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hare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