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起回力鞋,勾起了一些回憶。
回力鞋是大陸國產貨,香港雖有很多國產貨,但未曾見過回力。平時上體育課,香港學生大多穿「白飯魚」。香港人俗稱「白飯魚」的白布鞋在大陸其實也有(香港的貨應該也來自大陸),只是不會當運動鞋來穿。「白飯魚」的設計很簡單,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設計,所以穿著它做運動很容易受傷,尤其是需要跳動的運動。當你穿著「白飯魚」跳起落地的那一刻,你便能切身體會到何謂「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我曾經借同學的白飯魚踢過一場班際足球賽,剛踢沒多久,腳底就開始痛了。自此之後,我就覺得不穿鞋踢球也比穿「白飯魚」強,不過在香港的學校裡踢球是不讓赤腳的。「白飯魚」就是鞋底太薄,而且容易打滑,它唯一的好處是便宜--如果便宜算得上是好處的話。
說回力鞋。在我的家鄉,如果你穿著白飯魚去踢球,一定是件滑稽的事,就算你還沒正式表現球技,你已經先轟動全場了。此時,你一定在想,穿球靴應該沒問題了吧。對不起,你穿球靴去,也不帶你玩,因為裝備太好啦。我們踢球穿的也是布鞋,但不是tennis shoes,在泥地場踢還是很舒服的。說到足球鞋,最出名的要算是石家莊「三球牌」了,你看,我連它的生產地都還記得。「三球牌」和「白飯魚」不同的是,「白飯魚」是萬能的,而「三球牌」只能用來在泥地場踢球,除非你覺得穿著有釘的球鞋在石地場打籃球是件很爽的事。但老實說,我們也經常在籃球場踢足球。所以,只能說,做愛做的事時,有些不太爽的事也不重要了。
於是,打籃球的話,就輪到回力鞋出場了。回力鞋,名副其實,彈性比較好。當年,回力鞋除了用來打籃球,我們還開發了另一項用途:以大概45度角大力踩踏地面,即腳跟先落地,前腳板隨之順勢踩下,就能發出巨大的聲響。這雖然不是回力鞋的主要功能,甚至根本不是它的分內之事,但穿回力鞋必須要這樣做,正如開跑車必須要有一個能發出巨響的排氣管一樣。
(這是回力鞋的包裝,打明旗號是籃球鞋。還有英文版呢,看來是遠銷海外的。)
哪天回老家,看還能不能找到我穿過的回力,找出來回味一下。
有個芬蘭華裔女孩製作了一個回力鞋主題網站,並開了一個flickr group,目前會員僅有八個。另外,在豆瓣也有一個回力鞋小組。
這是懷舊的時代。
相關閱讀:<Warrior: The Story of China’s First Hip Sneaker>
少即是多,回力鞋我也穿過,感覺踭和白飯魚一樣的低。